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供应链协调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供应链联盟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产品更新供应链协调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4 小结 | 第1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3.1 博弈论方法 | 第19-22页 |
1.3.1.1 Nash博弈 | 第20-21页 |
1.3.1.2 Stackelberg博弈 | 第21-22页 |
1.3.2 联盟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22页 |
1.3.3 其它数学方法 | 第2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1.4.1 二阶供应链联盟稳定性判定 | 第23页 |
1.4.2 二阶供应链联盟稳定结构 | 第23-24页 |
1.4.3 装配产品供应链联盟稳定性分析 | 第24-25页 |
1.4.4 新旧两代产品动态供应链协调 | 第25-26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2.单一产品供应链实体联盟稳定判定条件研究 | 第28-41页 |
2.1 问题描述 | 第28页 |
2.2 供应链模型 | 第28-30页 |
2.3 决策模型 | 第30-34页 |
2.4 联盟稳定判定条件 | 第34-37页 |
2.5 实验仿真 | 第37-40页 |
2.6 小结 | 第40-41页 |
3 基于LCS方法的单一产品供应链实体的联盟稳定结构研究 | 第41-58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41页 |
3.2 供应链模型 | 第41-43页 |
3.3 联盟稳定性分析 | 第43-48页 |
3.3.1 联盟稳定性问题 | 第43-46页 |
3.3.2 联盟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3.2.2.1 最大一致集LCS | 第47-48页 |
3.2.2.2 稳定集 | 第48页 |
3.4 联盟稳定结构一般形式 | 第48-54页 |
3.5 实验仿真 | 第54-56页 |
3.5.1 经销商数量为3情形 | 第54-55页 |
3.5.2 经销商数量为4情形 | 第55-56页 |
3.6 小结 | 第56-58页 |
4. 装配产品供应链实体的联盟结构研究 | 第58-67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58-59页 |
4.2 供应链模型 | 第59页 |
4.3 三种联盟结构 | 第59-63页 |
4.3.1 装配商不联盟情况下的Stackelberg博弈 | 第59-61页 |
4.3.2 装配商联盟情况下的Stackelberg博弈 | 第61-63页 |
4.3.3 销售商与供应商组成大联盟 | 第63页 |
4.4 实例仿真 | 第63-65页 |
4.4.1 市场环境改变情形 | 第63-65页 |
4.4.2 组装成本改变情况 | 第65页 |
4.5 小结 | 第65-67页 |
5. 新旧两代产品动态供应链协调研究 | 第67-83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67页 |
5.2 新旧两代产品动态供应链模型 | 第67-68页 |
5.3 定价决策 | 第68-73页 |
5.4 旧代产品退市决策 | 第73-76页 |
5.5 实例仿真 | 第76-81页 |
5.5.1 供应商和销售商价格 | 第76-79页 |
5.5.2 退市点及退市后收益分析 | 第79-81页 |
5.6 小结 | 第81-83页 |
6. 本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83-86页 |
6.1 总结 | 第83-84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