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现代语境下陕北民歌的传播境遇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2. 文献综述第9-11页
    3. 研究方法及目标第11-13页
        3.1 研究目标第11页
        3.2 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1章 塞上的史诗——陕北民歌第13-19页
    1.1 陕北民歌概述第13-15页
    1.2 现代人文地理视野下的陕北民歌第15-19页
第2章 现时的式微——陕北民歌的传播困境分析第19-29页
    2.1 商业化时代陕北民歌的民间传播语境消失第19-20页
    2.2 大众流行文化对陕北民歌的冲击第20-23页
    2.3 普遍的民族身份认同焦虑对陕北民歌的影响第23-24页
    2.4 陕北民歌的功能弱化第24-29页
        2.4.1 情感功能第25-26页
        2.4.2 政治功能第26-27页
        2.4.3 娱乐功能第27-29页
第3章 过去的辉煌——陕北民歌在不同时期的传播模式分析第29-43页
    3.1 原生态时期陕北民歌的传播第29-31页
        3.1.1 两个群体组成的传播主体第30-31页
        3.1.2 以口语为基础的传播媒介第31页
    3.2 革命时期文人创作集体对陕北民歌的传播第31-36页
        3.2.1 文人创作集体组成的传播主体第31-35页
        3.2.2 从纸媒到现代媒介的传播媒介第35-36页
        3.2.3 组织传播为主的传播形式第36页
        3.2.4 传播效果第36页
    3.3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陕北民歌的风靡第36-38页
        3.3.1 大众媒体成为传播主体第36-37页
        3.3.2 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第37-38页
    3.4 陕北民歌在影视剧中的传播第38-39页
    3.5 多媒介时代下陕北民歌的传播第39-43页
        3.5.1 多元的传播主体第39-40页
        3.5.2 多元的传播媒介第40-43页
第4章 当下的契机——陕北民歌的传播机遇分析第43-53页
    4.1 存在价值带来的传播机遇第43-45页
        4.1.1 陕北民歌的文化价值第43-44页
        4.1.2 从大悲到大喜——陕北民歌的存在价值第44-45页
    4.2 主流社会对陕北民歌的重视第45-47页
    4.3 多媒介语境下的传播机遇第47-49页
    4.4 全球化氛围带来的传播机遇第49-53页
        4.4.1 时空压缩带来沟通便捷第50-51页
        4.4.2 全球化带来文化互动第51-53页
第5章 未来的展望——陕北民歌的传播途径第53-63页
    5.1 政府保护与培养陕北民歌的传承人第53-56页
        5.1.1 政府出台相应政策第53页
        5.1.2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第53-54页
        5.1.3 加强文字、乐谱资料的整理出版第54-55页
        5.1.4 实施教育普及第55-56页
        5.1.5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第56页
        5.1.6 扩大对外交流第56页
    5.2 多媒体共同助力陕北民歌的全球化传播第56-60页
        5.2.1 电影第57-58页
        5.2.2 电视第58-59页
        5.2.3 网络第59-60页
    5.3 经济转型后的产业化传播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审美体现
下一篇:俄语“自由”(свобола)观念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