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一、 薄弱学校现象 | 第9页 |
二、 薄弱学校的存在对教育事业的不利影响 | 第9-10页 |
三、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2-16页 |
一、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一)关于薄弱学校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二)关于学校社会责任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 ISO26000 标准在学校中的运用 | 第14-16页 |
(一)关于 ISO26000 在学校中运用的可行性 | 第14页 |
(二)ISO26000 在学校中运用的自愿性 | 第14页 |
(三)关于 ISO26000 在学校中的应用潜力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 文献法 | 第16-17页 |
二、 问卷法 | 第17页 |
三、 访谈法 | 第17页 |
四、 叙事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本课题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8-26页 |
一、 ISO26000 社会责任指南标准 | 第18页 |
二、 社会责任与组织社会责任 | 第18-20页 |
三、 学校社会责任 | 第20-21页 |
四、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 | 第21-23页 |
五、 ISO26000 社会责任与薄弱学校社会责任 | 第23-26页 |
第二节 ISO26000 标准概述 | 第26-30页 |
一、 ISO26000 标准 | 第26-27页 |
二、 ISO26000 标准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三、 ISO26000 标准的核心议题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 | 第30-39页 |
第一节 ISO26000 标准对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一、 ISO26000 标准有利于对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30页 |
二、 ISO26000 标准对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的不利影响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框架内容分析 | 第31-33页 |
一、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是其愿意对社会负责任的意愿 | 第31-32页 |
二、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是对社会和环境所承担的具体责任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基于 ISO26000 的薄弱学校社会责任体系的核心主题分析 | 第33-35页 |
一、 学校治理 | 第33-34页 |
二、 师生权利 | 第34页 |
三、 职工实践 | 第34页 |
四、 学校内外环境 | 第34页 |
五、 公平运行 | 第34-35页 |
六、 师生责任(消费者问题) | 第35页 |
七、 社区参与 | 第35页 |
第五节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35-39页 |
一、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 | 第35页 |
二、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体系内容结构框架 | 第35-39页 |
第四章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建设状况调查研究——以云南某中学为个案 | 第39-63页 |
第一节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39页 |
二、 云南某某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云南某中学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 第40-63页 |
一、 问卷设计与调查显示 | 第40-49页 |
二、 某中学师生访谈记录 | 第49-57页 |
三、 某中学教师叙事研究 | 第57-63页 |
第五章 ISO26000 标准与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63-76页 |
第一节 ISO26000 标准与云南某中学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分析 | 第63-66页 |
一、 云南某中学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的基础 | 第63-64页 |
二、 ISO26000 标准与云南某中学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面临的困难 | 第64-66页 |
第二节 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构建的方法与途径 | 第66-71页 |
一、 注重学校管理社会责任,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效能 | 第66-68页 |
二、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 第68-69页 |
三、 以人为本,保障教工权益,促进教工身心健康发展 | 第69-70页 |
四、 厉行节约,营造绿色人文校园,切实履行环境责任 | 第70页 |
五、 履行社区责任,深化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70-71页 |
第三节 ISO26000 标准用于构建薄弱学校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思考 | 第71-76页 |
一、 以社会责任渗透为内容的学校社会责任保障 | 第72页 |
二、 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方法的教师社会责任促进 | 第72-74页 |
三、 以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为支点的学生责任教育推动 | 第74页 |
四、 以净化学校内外环境为支撑的环境责任夯实 | 第74-75页 |
五、 以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为依托的社区责任发展 | 第75页 |
六、 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书 | 第75-76页 |
结束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