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1. 传统课堂对价值观冲突的忽略 | 第10-11页 |
2. 价值观冲突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的成败 | 第11-12页 |
3. 本人的经历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3. 对已有文献的评析 | 第19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9-20页 |
2. 访谈法 | 第20页 |
3. 课堂观察法 | 第20页 |
4. 案例分析法 | 第20页 |
(五)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 研究的重、难点 | 第20-21页 |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一、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的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一) 价值观冲突 | 第22-24页 |
1. 价值和价值观 | 第22-23页 |
2. 冲突 | 第23页 |
3. 价值冲突和价值观冲突 | 第23-24页 |
(二) 对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的界定 | 第24-26页 |
二、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冲突的特点及类型 | 第26-36页 |
(一) 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的特点 | 第26-32页 |
1. 突发性 | 第26-28页 |
2. 破坏性 | 第28-30页 |
3. 建设性 | 第30-32页 |
(二) 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的类型 | 第32-36页 |
1. 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 第32-33页 |
2. 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之间的冲突 | 第33页 |
3.手段性价值观冲突和目的性价值观冲突 | 第33-34页 |
4. 道德价值、功利价值和权利价值的冲突 | 第34-36页 |
三、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36-42页 |
(一) 案例一“彩票的归属” | 第36-38页 |
(二) 案例二“英语课上的手机事件” | 第38-42页 |
四、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的原因考察 | 第42-48页 |
(一)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的间接诱因 | 第42-44页 |
1. 社会的变革引起的新旧价值体系的转换 | 第42-43页 |
2. 多元文化形成了多样的价值需要 | 第43-44页 |
(二)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的直接原因 | 第44-48页 |
1. 教师权威和学生主体的对立 | 第44页 |
2. 教师和学生立场差异 | 第44-46页 |
3. 教师和学生的目的差异 | 第46-47页 |
4. 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 第47-48页 |
五、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有效解决的策略分析 | 第48-60页 |
(一) 解决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的前提 | 第48-51页 |
1. 建立师生之间自由与民主的气氛 | 第48-49页 |
2. 换位思考,对学生进行移情式理解 | 第49-50页 |
3. 在价值判断时采取客观中立的立场和态度 | 第50-51页 |
(二)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的解决方式 | 第51-56页 |
1. 迂回回避——应对价值观冲突事件的突发性 | 第51-52页 |
2. 价值判断——判断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认知水平差别 | 第52-53页 |
3. 价值澄清——澄清价值观冲突事件中的合理与不合理因素 | 第53页 |
4. 协商对话——寻找冲突双方的价值共识消并消解分歧 | 第53-55页 |
5. 积极引导——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提升 | 第55-56页 |
(三) 解决师生价值观冲突教师应具有的核心价值品质:师爱 | 第56-60页 |
1. 师爱是师生价值观冲突的润滑剂 | 第56-57页 |
2. 师爱是一种人性之爱,意味着对学生价值观的尊重和理解 | 第57-58页 |
3. 师爱是一种教育之爱,是学生价值观学习的榜样 | 第58页 |
4. 师爱是一种理智之爱,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守护和责任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一) 著作类 | 第60页 |
(二) 硕博论文 | 第60-61页 |
(三) 期刊、报纸类论文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附录 A 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访谈提纲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