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从学生角度来看,综合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侧重“全” | 第14-15页 |
2、从应试角度来看,综合课程有利于提高对文综解题效率,侧重“效” | 第15页 |
3、从教师角度来看,综合课程有助于课堂内容灵活丰富化,侧重“巧” | 第15-16页 |
4、从课改角度来看,综合课程有助于为国家培养综合性人才,侧重“才” | 第16-17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四、相关概念的涵义解析 | 第21-26页 |
(一)分科课程 | 第21-22页 |
(二)综合课程 | 第22-24页 |
(三)综合课程的重要形式 | 第24-26页 |
1、融合课程的概念定义 | 第24页 |
2、融合课程的开发原理与方式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文化生活》与《文化史》教材整合意义剖析 | 第26-30页 |
一、促进对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学习 | 第26-30页 |
(一)高中政治课程和历史课程都属于文科 | 第26页 |
(二)有利于高中政治学科新知识的学习 | 第26-28页 |
(三)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 | 第28页 |
(四)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 第28-30页 |
1、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 | 第28-29页 |
2、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完善 | 第29页 |
3、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増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文化生活》与《文化史》教材整合实践分析 | 第30-36页 |
一、近年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 第30-31页 |
二、教材相关内容分析 | 第31-33页 |
三、《文化生活》与《文化史》整合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一)以教材难点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 第33-34页 |
(二)以正确的教材观整合思政教材 | 第34页 |
四、《文化生活》与《文化史》整合的基本依据 | 第34-36页 |
(一)学科知识之间是彼此关联的 | 第34-35页 |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文化生活》与《文化史》教材目录整合 | 第36-45页 |
一、百家争鸣——横向源泉轴 | 第36-38页 |
第一单元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 第36-38页 |
第一课 体味传统文化 | 第36-38页 |
第二课 感受现代生活 | 第38页 |
二、推陈出新——纵向时间轴 | 第38-40页 |
第二单元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39-40页 |
第三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第39页 |
第四课 文化创新 | 第39-40页 |
三、百花齐放——综合世界轴 | 第40-42页 |
第三单元 世界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第40-42页 |
第五课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第41-42页 |
四、求同存异——中华文化特色轴 | 第42-45页 |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第42-45页 |
第六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第42-43页 |
第七课 走进文化生活 | 第43-44页 |
第八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文化生活》与《文化史》教材整合实践困难之处 | 第45-47页 |
一、综合课程研究与实施的实际问题 | 第45-46页 |
二、中学教师综合课程知识点的问题 | 第46页 |
三、综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更新教材观念的问题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