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4页
    1.2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4-15页
        1.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15-16页
    1.3 选题意义第16-17页
    1.4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7-19页
        1.4.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17-18页
        1.4.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8-19页
    1.5 研究方法第19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9页
        1.5.2 问卷调查法第19页
    1.6 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的发展现状第20-23页
    2.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20-21页
        2.1.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20-21页
        2.1.2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21页
    2.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第21-23页
        2.2.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第21-22页
        2.2.2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第22-23页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第23-29页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第23-27页
        3.1.1 理论基础和教育方法不同第23-24页
        3.1.2 教育的出发点和内容不同第24-25页
        3.1.3 教育的实施者和结果不同第25-27页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第27-29页
        3.2.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相同——大学生第27页
        3.2.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质相同——同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第27页
        3.2.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相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27-29页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时代的需求第29-34页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第29-31页
        4.1.1 心理和思想困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第29-30页
        4.1.2 信息多元化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第30-31页
        4.1.3 网络高速发展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第31页
    4.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第31-34页
        4.2.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政策支持——国家政策与方针第31-32页
        4.2.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论支持——共通的学科领域第32-33页
        4.2.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人员支持——共同的受教育者和实施者第33-34页
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思想动态调查——以济南大学生为例第34-40页
    5.1 调查对象第34页
    5.2 调查内容第34页
    5.3 调查方法第34页
    5.4 调查结果分析第34-40页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的方法第40-45页
    6.1 课上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第40-42页
        6.1.1 教学方法上的取长补短第40页
        6.1.2 教学内容上的互为支撑第40-41页
        6.1.3 队伍经费上的融合提升第41-42页
    6.2 课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第42-45页
        6.2.1 新媒体的使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第42-43页
        6.2.2 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第43页
        6.2.3 因材施教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51-52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52-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同性恋身份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