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页 |
摘要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前期研究 | 第9-12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形容词派生后缀的基本理论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派生后缀的概念和分类 | 第14-16页 |
一、派生后缀的概念 | 第14页 |
二、派生后缀的分类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派生词后缀的判定标准 | 第16-22页 |
第二章 “-(?)-”“-(?)-”“-(?)(?)-”的形态?句法特征 | 第22-48页 |
第一节 形态特征 | 第22-39页 |
一、“-(?)-”的形态特征 | 第22-24页 |
二、“-(?)-”的形态特征 | 第24-28页 |
三、“-(?)(?)-”的形态特征 | 第28-39页 |
第二节 句法特征 | 第39-48页 |
一、与语尾结合的限制条件 | 第39-43页 |
二、与否定型结合的限制条件 | 第43-46页 |
三、与副词型结合的限制条件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的语义特征 | 第48-61页 |
第一节 “-(?)-”“-(?)-”“-(?)(?)-”的先行语基的分析 | 第48-53页 |
一、“-(?)-”的先行语基 | 第48-50页 |
二、“-(?)-”的先行语基 | 第50-51页 |
三、“-(?)(?)-”的先行语基 | 第51-53页 |
第二节 “-(?)-”“-(?)-”“-(?)(?)-”的语义特征 | 第53-57页 |
一、同一价值 | 第53-54页 |
二、性质·态度 | 第54-55页 |
三、近似值及接近状态 | 第55-57页 |
第三节 “-(?)-”“-(?)-”“-(?)(?)-”的异同点 | 第57-61页 |
一、自我判断性 | 第57-59页 |
二、辨别意义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附录一 | 第62-63页 |
附录二 | 第63-65页 |
附录三 | 第6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