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教材的编写与设计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编写原则 | 第13-18页 |
一、 《快乐汉语》(第一册)编写原则 | 第13-15页 |
二、 《汉语教学直通车》(初级)编写原则 | 第15-17页 |
三、 《快乐汉语》(第一册)和《汉语教学直通车》(初级)编写原则对比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参考大纲 | 第18-23页 |
一、 《快乐汉语》(第一册)参考大纲 | 第18-20页 |
二、 《汉语教学直通车》(初级)参考大纲 | 第20-21页 |
三、 《快乐汉语》(第一册)和《汉语教学直通车》(初级)参考大纲对比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教材的主体内容对比 | 第23-36页 |
第一节 课本结构和体例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话题选择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课文 | 第26-27页 |
第四节 词汇 | 第27-30页 |
一、 词量 | 第28页 |
二、 词汇难度 | 第28-30页 |
三、 词汇和汉字 | 第30页 |
第五节 文化 | 第30-36页 |
一、 文化的呈现方式 | 第31页 |
二、 文化的分布和内容 | 第31-36页 |
第三章 美国本土教材编写建议 | 第36-46页 |
第一节 美国汉语教材编写的背景 | 第36-40页 |
一、 实施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二、 美国中学汉语学习背景分析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快乐汉语》(第一册)和《汉语教学直通车》(初级)对美国本土教材编写的启示 | 第40-46页 |
一、 教材编写启示 | 第40-42页 |
二、 教材主体部分建议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附录一:教材生词统计 | 第51-53页 |
附录二:教学设计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