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法和教学组织论文

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教学问题审思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一) 选题缘由第8页
        1.对社会和教育现实的感触第8页
        2.关注生命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第8页
        3.个人的困惑第8页
    (二) 研究综述第8-10页
        1.国外相关研究第8-9页
            (1)西方生命思想发展轨迹第8页
            (2)生命教育研究第8-9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我国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意蕴第9页
            (2)生命教育研究第9页
            (3)生命化教学研究第9-10页
    (三) 研究意义第10页
        1.理论意义第10页
        2.实践意义第10页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页
一、 相关概念理析第10-13页
    (一) 生命第10-11页
    (二) 生命教育第11-12页
    (三) 生命化教学第12-13页
二、 教学活动的生命化追求第13-16页
    (一) 教学生命化提出的背景第14页
    (二) 教学生命化的内涵与特性第14-16页
        1.教学生命化的内涵第14-15页
        2.教学生命化的特性第15-16页
            (1)关注生命的本真存在第15-16页
            (2)体现人的生命活力第16页
三、 教学活动中生命化缺失的审思第16-23页
    (一) 教学活动中漠视生命的现状审视第17-19页
        1.教学目的的扭曲化第17页
        2.教学内容的抽象化第17-18页
        3.教学过程的机械化第18-19页
        4.教学评价的单一化第19页
    (二) 教学活动中生命化缺失的归因第19-23页
        1.价值追求的偏离第19-20页
        2.客观知识观的根深蒂固第20-21页
        3.“重教轻学”教学观的桎梏第21-22页
        4.“师道尊严”师生观的羁绊第22-23页
四、 教学生命化的理论探究第23-30页
    (一) 教学生命化的价值取向第23-26页
        1.尊重独特生命的形成第23-24页
        2.注重生命潜能的挖掘第24页
        3.促进完整生命的发展第24-25页
        4.关注意义生命的实现第25-26页
    (二) 教学生命化的实践原则第26-30页
        1.生成性原则第26-27页
        2.体验性原则第27-28页
        3.生活化原则第28-29页
        4.艺术性原则第29-30页
五、 教学生命化的实践路径第30-37页
    (一) 设计促进生命完整的教学目的第30-31页
        1.教学目的的多元设计第30-31页
        2.教学目的的弹性预设第31页
    (二) 组织体现生命关怀的教学内容第31-33页
        1.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挖掘第31-32页
        2.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彰显第32-33页
    (三) 展现尊重生命特性的教学过程第33-34页
        1.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关注第33页
        2.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展现第33-34页
    (四) 建构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评价第34-37页
        1.评价功能从“选拔”转向“发展”第34-35页
        2.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彪《家塾教学法》的读写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下一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课堂差异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