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2.1 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创新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2.1.1 农业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 第21-24页 |
2.1.2 融资担保的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2.1.3 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2.2.1 信用理论 | 第26-28页 |
2.2.2 担保理论 | 第28-29页 |
2.2.3 制度创新理论 | 第29-32页 |
第3章 国内外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概况及启示 | 第32-43页 |
3.1 国外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 第32-36页 |
3.1.1 美国的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 第32-34页 |
3.1.2 加拿大的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 第34页 |
3.1.3 日本的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 第34-36页 |
3.1.4 韩国的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 第36页 |
3.2 国内典型省域的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 第36-38页 |
3.3 国内外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启示 | 第38-43页 |
3.3.1 企业及其担保项目选择要符合标准 | 第38-39页 |
3.3.2 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要稳定充足 | 第39-40页 |
3.3.3 融资担保风险共担机制要合理有效 | 第40页 |
3.3.4 融资担保机构要健全规范 | 第40-41页 |
3.3.5 融资担保环境要持续完善 | 第41-43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现状分析 | 第43-53页 |
4.1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现状 | 第43-45页 |
4.1.1 机构性质现状 | 第43-44页 |
4.1.2 资金来源现状 | 第44-45页 |
4.1.3 担保业务现状 | 第45页 |
4.2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现状 | 第45-47页 |
4.3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缺陷 | 第47-53页 |
4.3.1 农业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缺陷 | 第48页 |
4.3.2 农业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缺陷 | 第48-50页 |
4.3.3 农业企业融资担保环境的缺陷 | 第50-51页 |
4.3.4 农业企业融资担保监管机制的缺陷 | 第51-53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创新方案 | 第53-58页 |
5.1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创新的原则 | 第53页 |
5.2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创新方案 | 第53-58页 |
5.2.1 建立“政策性+商业性”互补型农业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 第54-55页 |
5.2.2 建立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间的良性合作机制 | 第55-56页 |
5.2.3 建立完善的融资担保监管体系 | 第56-58页 |
第6章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创新支撑策略 | 第58-62页 |
6.1 加强农业企业的信用建设 | 第58-59页 |
6.2 充分发挥政府的特殊作用 | 第59-60页 |
6.3 维持融资担保环境的稳定性 | 第60-6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简介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