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23页 |
2.1 投资性房地产 | 第17-18页 |
2.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特征 | 第17页 |
2.1.2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 第17-18页 |
2.2 公允价值理论 | 第18-20页 |
2.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2.3 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 第19-20页 |
2.3 两种计量模式的比较 | 第20-23页 |
2.3.1 会计处理的比较 | 第20-22页 |
2.3.2 两种计量模式的转换 | 第22-23页 |
第3章 三木集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变更理由及过程分析 | 第23-35页 |
3.1 三木集团投资性房地产情况介绍 | 第23-28页 |
3.1.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3.1.2 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情况介绍 | 第25-28页 |
3.2 原按成本模式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3.2.1 不能准确反应资产的真实价值 | 第28页 |
3.2.2 不能充分反映出投资性房地产的持有目的 | 第28页 |
3.2.3 有损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 第28-29页 |
3.3 改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 第29-32页 |
3.3.1 改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3.3.2 改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3.4 三木集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过程分析 | 第32-35页 |
3.4.1 资产评估 | 第32-33页 |
3.4.2 专项审计 | 第33页 |
3.4.3 董事会决议批准 | 第33-34页 |
3.4.4 独立董事的独立意见及监事会审议通过 | 第34页 |
3.4.5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 第34-35页 |
第4章 三木集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财务影响分析 | 第35-42页 |
4.1 计量模式变更对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1 固定资产和存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影响 | 第35页 |
4.1.2 评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 第35-37页 |
4.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第37-40页 |
4.2.1 对2011年合并报表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对2012年9月合并报表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3 对2012年年度报告的预计影响 | 第39-40页 |
4.3 三木集团公允价值模式运用财务利弊分析 | 第40-42页 |
4.3.1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公司财务的有利影响 | 第40页 |
4.3.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公司财务的不利影响 | 第40-42页 |
第5章 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建议 | 第42-45页 |
5.1 管理层理智运用公允价值模式 | 第42页 |
5.2 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环境 | 第42-43页 |
5.3 深化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督 | 第43-44页 |
5.4 加强对公允价值框架的研究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