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社会网络视角下考虑异质性员工应得关切的行为契约模型及实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第18-20页
    1.4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22-36页
    2.1 代理理论与行为契约模型第22-25页
        2.1.1 代理理论与行为契约模型的发展脉络第22-23页
        2.1.2 行为契约模型的关键构念第23-24页
        2.1.3 国内外行为契约模型相关研究第24-25页
    2.2 薪酬比较与公平第25-28页
        2.2.1 薪酬比较的对象与内容第26-27页
        2.2.2 薪酬公平及其维度第27-28页
    2.3 应得关切第28-30页
    2.4 社会网络及其内部异质性第30-34页
        2.4.1 社会网络的概念与发展第30-32页
        2.4.2 社会网络内部的异质性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模型构建与分析第36-54页
    3.1 问题提出第36-41页
        3.1.1 传统行为契约模型中的薪酬比较与不公平效用第36-37页
        3.1.2 社会网络情境下异质性员工的应得关切第37-38页
        3.1.3 研究内容与问题界定第38-41页
    3.2 概念定义与模型假设第41-45页
        3.2.1 员工感知应得差距第41-42页
        3.2.2 员工感知激励公平性第42-44页
        3.2.3 模型设定第44-45页
    3.3 模型推论与分析第45-51页
    3.4 模型结果讨论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实证研究第54-72页
    4.1 假设提出第54-58页
        4.1.1 员工个体层面异质性对员工应得感知的影响第54-55页
        4.1.2 员工应得感知与其努力水平的关系第55-56页
        4.1.3 员工社会网络异质性对员工应得感知与其努力关系的调节作用第56-58页
    4.2 实证分析第58-70页
        4.2.1 变量测量第58-60页
        4.2.2 数据收集第60页
        4.2.3 假设检验第60-70页
    4.3 结果讨论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72-78页
    5.1 研究结论第72-74页
        5.1.1 员工个体层面异质性与员工应得感知的关系第72页
        5.1.2 应得感知对员工努力水平及员工之间努力竞争的影响第72-73页
        5.1.3 员工应得感知与不公平厌恶态度第73页
        5.1.4 员工社会网络异质性的调节作用第73-74页
        5.1.5 最优激励水平第74页
    5.2 管理建议第74-78页
第6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92页
附录1 命题证明第92-96页
附录2 调查问卷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敏捷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部门终端能源消费模型及其应用--以工业部门和交通部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