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授课的微课设计与应用探讨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第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1.4.2 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1.4.3 教育实验法 | 第14-15页 |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2.1.1 微课 | 第15页 |
2.1.2 新授课 | 第15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2.1 认知负荷理论 | 第15-16页 |
2.2.2 联通主义学习观 | 第16-17页 |
2.2.3 教育传播理论 | 第17-18页 |
2.2.4 视听教育理论 | 第18-20页 |
3 初中生物新授课的微课设计 | 第20-58页 |
3.1 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 第20页 |
3.2 初中生物学科内容的特点 | 第20-21页 |
3.3 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新授课的优势 | 第21-22页 |
3.3.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 第21页 |
3.3.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21页 |
3.3.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 第21页 |
3.3.4 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共享 | 第21-22页 |
3.4 初中生物新授课中微课设计的原则与模式 | 第22-24页 |
3.4.1 新授课微课的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3.4.2 新授课微课的制作模式 | 第23-24页 |
3.5 微课的制作方法 | 第24-35页 |
3.5.1 常见的微课制作方式 | 第24-25页 |
3.5.2 软件介绍 | 第25-35页 |
3.6《生物圈中的动物》的微课设计 | 第35-58页 |
3.6.1《生物圈中的动物》内容分析 | 第35页 |
3.6.2 微课设计 | 第35-53页 |
3.6.3 教学设计 | 第53-58页 |
4 微课在初中生物新授课中的应用 | 第58-64页 |
4.1 前期调查问卷分析 | 第58-60页 |
4.2 学生反馈 | 第60-63页 |
4.2.1 课堂监测情况 | 第60页 |
4.2.2 成绩分析 | 第60-62页 |
4.2.3 学生访谈 | 第62-63页 |
4.3 教师反馈 | 第63-6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创新点 | 第64页 |
5.3 不足与后续展望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