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现代节奏产生的音乐文化背景及课题研究的主客观因素 | 第10-12页 |
§1.1.1 现代节奏产生的音乐文化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主观因素 | 第10-11页 |
§1.1.3 课题研究的客观因素 | 第11-12页 |
§1.2 现代节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现代音乐的节奏组织形式 | 第14-21页 |
§2.1 传统节奏的延续与发展 | 第14-16页 |
§2.1.1 常规拍子中的不规则重音 | 第15页 |
§2.1.2 混合拍子和变换拍子的复杂化 | 第15-16页 |
§2.1.3 复合节拍的运用 | 第16页 |
§2.2 节奏的序列化 | 第16-19页 |
§2.3 自由随机节奏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现代节奏的基础性训练 | 第21-38页 |
§3.1 现代节奏训练的准备阶段 | 第21-23页 |
§3.1.1 借鉴各种音乐教育体系 | 第21-22页 |
§3.1.2 学习现代节奏需要具备的能力 | 第22-23页 |
§3.2 现代节奏的训练方法 | 第23-24页 |
§3.2.1 现代节奏的训练目的 | 第23页 |
§3.2.2 现代节奏的训练方法 | 第23-24页 |
§3.3 现代节奏的基础性训练 | 第24-38页 |
§3.3.1 重音转移 | 第24-27页 |
§3.3.2 混合节拍的复杂化 | 第27-29页 |
§3.3.3 变换节拍的复杂化 | 第29-33页 |
§3.3.4 节奏变值 | 第33-36页 |
§3.3.5 不可逆行节奏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教学实验与课例 | 第38-52页 |
§4.1 教学实验的准备 | 第38-39页 |
§4.1.1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4.1.2 教材选用 | 第38-39页 |
§4.1.3 实验对象 | 第39页 |
§4.1.4 实验环境 | 第39页 |
§4.1.5 实验时间 | 第39页 |
§4.2 教学实验的实施及课例 | 第39-49页 |
§4.2.1 第一单元巴托克《为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而作的音乐》 | 第39-41页 |
§4.2.2 第二单元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 第41-43页 |
§4.2.3 第三单元梅西安《愤怒之舞》 | 第43-46页 |
§4.2.4 第四单元梅西安《时间的末日》 | 第46-49页 |
§4.3 教学实验结果的反馈与思考 | 第49-52页 |
§4.3.1 教学实验结果的反馈 | 第49页 |
§4.3.2 教学实验结果的思考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1:巴托克《为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而作的音乐》第一乐章片段 | 第55-58页 |
附录2: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之《当选少女的祭献舞》片段 | 第58-60页 |
附录3:关于现代节奏课程问卷调查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