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3.1 并购动因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并购风险成因综述 | 第14-15页 |
1.3.3 并购风险识别与分类综述 | 第15-17页 |
1.3.4 并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综述 | 第17-18页 |
1.3.5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互联网企业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互联网企业的并购特点 | 第22-23页 |
2.1.3 企业并购风险的概念 | 第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市场力量理论 | 第24页 |
2.2.3 动态并购风险控制理论 | 第24页 |
2.2.4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3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风险控制流程 | 第26-39页 |
3.1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识别 | 第26-32页 |
3.1.1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识别方法 | 第26-27页 |
3.1.2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识别与分类 | 第27-32页 |
3.2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评价 | 第32-33页 |
3.2.1 风险评估系图法 | 第32-33页 |
3.2.2 安全检查表评价法 | 第33页 |
3.2.3 指标评价法 | 第33页 |
3.3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33-39页 |
3.3.1 并购前风险控制 | 第33-35页 |
3.3.2 并购中风险控制 | 第35-36页 |
3.3.3 并购后风险控制 | 第36-39页 |
4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软件案例分析 | 第39-53页 |
4.1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软件案例介绍 | 第39-40页 |
4.1.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4.1.2 并购过程介绍 | 第40页 |
4.2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软件动因分析 | 第40-42页 |
4.2.1 扩大市场份额 | 第40-41页 |
4.2.2 形成电商产业链 | 第41页 |
4.2.3 提升创新能力 | 第41-42页 |
4.3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软件风险识别与分类 | 第42-45页 |
4.3.1 并购前风险 | 第42页 |
4.3.2 并购中风险 | 第42-43页 |
4.3.3 并购后风险 | 第43-45页 |
4.4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软件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45-50页 |
4.4.1 并购前风险控制 | 第45-46页 |
4.4.2 并购中风险控制 | 第46页 |
4.4.3 并购后风险控制 | 第46-50页 |
4.5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软件风险控制效果 | 第50-53页 |
4.5.1 补齐竞争短板,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 | 第50-51页 |
4.5.2 业务整合风险控制较好,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 第51-52页 |
4.5.3 并购总体风险控制良好,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电商产业链 | 第52-53页 |
5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第53-5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55页 |
5.1.1 高德为阿里巴巴带来了财务正效应 | 第53页 |
5.1.2 高德提升了阿里巴巴的市场占有率 | 第53-54页 |
5.1.3 高德优化了阿里巴巴的商务体系 | 第54-55页 |
5.2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的建议 | 第55-56页 |
5.2.1 并购前深入开展风险的预防工作 | 第55页 |
5.2.2 并购中竞争风险不可忽视 | 第55-56页 |
5.2.3 并购后重视业务整合与人力整合风险 | 第56页 |
5.3 未来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