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首要资源 | 第10页 |
1.1.2 业绩管理是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 第10页 |
1.1.3 民营中小企业业绩管理现状 | 第10-11页 |
1.2 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3-15页 |
2 业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1 彼得.F.德鲁克的目标管理(MBO) | 第15页 |
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15-17页 |
2.3 V.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第17-18页 |
3 业绩管理相关方法 | 第18-28页 |
3.1 绩效考核方法 | 第18-21页 |
3.1.1 历史取向的绩效考核方法 | 第18-20页 |
3.1.2 未来取向的业绩管理方法 | 第20-21页 |
3.2 绩效考核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21-22页 |
3.2.1 业绩管理标准不明确 | 第21页 |
3.2.2 晕轮效应 | 第21页 |
3.2.3 居中趋势 | 第21页 |
3.2.4 偏紧或偏松倾向 | 第21页 |
3.2.5 近期效应 | 第21-22页 |
3.2.6 评价者个人偏见 | 第22页 |
3.3 绩效考核方法的对比 | 第22-23页 |
3.4 考核主体的选择 | 第23-26页 |
3.4.1 上级考核法 | 第23-24页 |
3.4.2 下级考核法 | 第24页 |
3.4.3 第三方考核 | 第24页 |
3.4.4 同级考核法 | 第24页 |
3.4.5 集体考核法(委员会考核法) | 第24页 |
3.4.6 自我考核法 | 第24页 |
3.4.7 不同考评主体考评的对比 | 第24-26页 |
3.4.8 自我考评和他人考评的结合 | 第26页 |
3.4.9 360度绩效评估方法 | 第26页 |
3.5 业绩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4 案例分析--罗克沃特公司 | 第28-35页 |
4.1 关于罗克沃特公司 | 第28-29页 |
4.2 罗克沃特的平衡记分法 | 第29-31页 |
4.3 案例评析 | 第31页 |
4.4 层级式的评价模式 | 第31-35页 |
4.4.1 业绩评价内客和业绩指标 | 第31-33页 |
4.4.2 按层级对业绩指标进行分解 | 第33-35页 |
5 H公司业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5.1 企业概况 | 第35页 |
5.2 业绩管理体系现状综述 | 第35-36页 |
5.3 业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6 H公司业绩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37-65页 |
6.1 业绩管理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6.1.1 指导思想 | 第37页 |
6.1.2 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6.2 基本任务与目标 | 第38-39页 |
6.2.1 基本任务 | 第38-39页 |
6.2.2 基本目标 | 第39页 |
6.3 业绩管理方法的借鉴与选择 | 第39-41页 |
6.3.1 借鉴平衡记分法构建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 第39页 |
6.3.2 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业绩管理体系 | 第39-40页 |
6.3.3 综合应用多种考核办法,对员工业绩进行全面的评价 | 第40页 |
6.3.4 选择员工的直接上级和相关部门作为考核主体 | 第40-41页 |
6.4 业绩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46页 |
6.4.1 构建关键业绩指标 | 第41-44页 |
6.4.2 关键业绩指标确定 | 第44-45页 |
6.4.3 业绩指标定义 | 第45-46页 |
6.4.4 业绩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页 |
6.5 考核体系的构建 | 第46-52页 |
6.5.1 考核机构职能设置 | 第46页 |
6.5.2 考核流程 | 第46-48页 |
6.5.3 考核频率的确定 | 第48页 |
6.5.4 业绩考核表格 | 第48-49页 |
6.5.5 数据提供表的设计 | 第49-50页 |
6.5.6 考核方法和考核主体 | 第50-52页 |
6.6 激励机制设计 | 第52-57页 |
6.6.1 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思想 | 第53页 |
6.6.2 显性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6.6.3 隐性激励机制 | 第54页 |
6.6.4 H公司激励机制设计 | 第54-57页 |
6.7 业绩管理的实施 | 第57-65页 |
6.7.1 合理制定业绩目标 | 第57-58页 |
6.7.2 考核前的培训 | 第58-59页 |
6.7.3 业绩得分计算 | 第59-60页 |
6.7.4 考核等级的确定 | 第60-61页 |
6.7.5 绩效考核综合分析 | 第61-62页 |
6.7.6 业绩反馈 | 第62-63页 |
6.7.7 业绩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分析 | 第63-65页 |
7 加强民营中小企业业绩管理对策建议 | 第65-69页 |
7.1 业绩管理体系运作的保障措施 | 第65-66页 |
7.1.1 帮助考核者树立正确的考核观念 | 第65页 |
7.1.2 进行员工的工作分析,确定业绩标准 | 第65-66页 |
7.1.3 建立和完善业绩管理体系的支持系统 | 第66页 |
7.1.4 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权变特性的考核体系 | 第66页 |
7.1.5 编制业绩管理计划 | 第66页 |
7.1.6 利用公司内部网络,提高考核效率 | 第66页 |
7.1.7 建立考核结果的归档制度 | 第66页 |
7.2 业绩管理体系运作中的难点及其对策 | 第66-69页 |
7.2.1 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 | 第66-67页 |
7.2.2 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 第67-69页 |
8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