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汽车轻量化设计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1.2.1 基于有限元的轻量化设计方法 | 第12页 |
1.2.2 结构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 | 第12-13页 |
1.2.3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 第13页 |
1.2.4 拓扑、形貌和尺寸优化轻量化设计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轿车白车身隐式参数化建模 | 第16-29页 |
2.1 白车身参数化建模概述 | 第16页 |
2.2 SFE-CONCEPT软件简介 | 第16-19页 |
2.3 隐式参数化模型的构成元素 | 第19-20页 |
2.3.1 基本元素 | 第19-20页 |
2.3.2 高级构成元素 | 第20页 |
2.4 构建白车身参数化模型 | 第20-25页 |
2.4.1 发动机舱模块参数化建模 | 第21-22页 |
2.4.2 地板模块参数化建模 | 第22-23页 |
2.4.3 侧围和顶盖模块参数化建模 | 第23-25页 |
2.4.4 白车身参数化模型 | 第25页 |
2.5 SFE-CONCEPT隐式参数化模型的性能和特点 | 第25-27页 |
2.5.1 模型变化自由度高 | 第25页 |
2.5.2 控制参数少 | 第25-26页 |
2.5.3 拓扑映射连接关系 | 第26-27页 |
2.6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 第27-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白车身隐式参数化模型的验证 | 第29-38页 |
3.1 白车身刚度仿真分析 | 第29-33页 |
3.1.1 弯曲刚度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3.1.2 扭转刚度模拟计算 | 第31-33页 |
3.2 白车身模态仿真分析 | 第33-36页 |
3.2.1 白车身模态概述 | 第33-34页 |
3.2.2 模态分析理论 | 第34-35页 |
3.2.3 白车身模态分析 | 第35-36页 |
3.3 SFE-CONCEPT有限元模型正确性验证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白车身多目标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 | 第38-55页 |
4.1 白车身多目标优化 | 第38页 |
4.2 DOE试验设计 | 第38-44页 |
4.2.1 DOE试验设计概述 | 第38-39页 |
4.2.2 常用的DOE试验设计方法 | 第39-41页 |
4.2.3 设计变量灵敏度分析 | 第41-44页 |
4.3 近似模型 | 第44-50页 |
4.3.1 近似模型方法概述 | 第44-45页 |
4.3.2 常用的近似模型及其原理 | 第45-48页 |
4.3.3 近似模型的误差分析 | 第48-49页 |
4.3.4 近似数学模型的创建 | 第49-50页 |
4.4 多目标优化设计 | 第50-54页 |
4.4.1 多目标算法 | 第50-52页 |
4.4.2 多目标优化设计流程及目标制定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基于车身结构隐式参数化模型的多目标轻量化设计 | 第55-72页 |
5.1 白车身尺寸优化 | 第55-59页 |
5.1.1 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55页 |
5.1.2 DOE试验设计 | 第55-57页 |
5.1.3 构建近似模型 | 第57页 |
5.1.4 白车身尺寸优化 | 第57-59页 |
5.2 白车身局部形状优化 | 第59-62页 |
5.2.1 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60页 |
5.2.2 DOE试验设计 | 第60-61页 |
5.2.3 构建近似模型 | 第61页 |
5.2.4 局部形状优化 | 第61-62页 |
5.3 白车身零件厚度优化 | 第62-67页 |
5.3.1 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63-64页 |
5.3.2 DOE试验设计 | 第64页 |
5.3.3 构建近似模型 | 第64-65页 |
5.3.4 厚度尺寸优化 | 第65-67页 |
5.4 灵敏度与工程师经验选取设计变量的比较 | 第67-69页 |
5.5 轻量化前后白车身轻量化系数对比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