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我国师生关系的契约论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一、研究缘起第8-9页
  (一) 理论背景第8页
  (二) 现实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 理论意义:契约论证方式——研究师生关系的新视角第9-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 文献法第11页
  (二) 历史分析法第11页
  (三) 规范分析法第11-12页
 四、文献综述第12-17页
  (一) 师生关系文献综述第12-15页
  (二) 对契约论的研究综述第15-17页
 五、主要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研究思路第18-22页
 一、基本概念——师生关系第18-20页
  (一) 本文师生关系的界定第18-19页
  (二) 付诸契约论证方式的原因第19-20页
 二、研究思路第20-22页
第三章 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第22-30页
 一、主流社会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2-27页
  (一) 契约论的基本假设第22-25页
  (二) 社会契约论内涵的三个基本原则第25-27页
 二、社会契约论的逻辑框架第27-30页
  (一) 理性“自然人”----契约论的逻辑起点第27-28页
  (二) 自由平等——契约伦的价值内核第28页
  (三) 权利让渡——契约实现的途径第28-30页
第四章 现代师生关系的一般特点第30-38页
 一、自由平等:契约伦理的价值内核第30-33页
  (一) 自由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第30页
  (二) 现代公共教育制度下的教师和学生的实质第30-32页
  (三) 平等自由契约伦理在现代师生关系中的体现第32-33页
 二、理性主义:师生关系的形成是双方理性思考的结果第33-36页
  (一) 学生作为契约共同体理性思考个体的论证第34-35页
  (二) 在一定程度上,师生关系是利益相关者第35-36页
 三、对人作为目的的价值信念的珍视第36-38页
  (一) 现代化社会以人为本的特点第36-37页
  (二) 民主体制教育以人为目的的价值信念的确立第37-38页
第五章 我国师生关系的时代反思第38-44页
 一、我国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一) 伦理性、工具性和等级性等特征第38-40页
  (二) 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第40页
  (三)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化民成俗”第40-41页
 二、探究其原因第41-44页
  (一) 文化发展背景第41-43页
  (二) 社会发展背景第43-44页
第六章 我国师生关系的当代重构第44-47页
 一、树立自由平等的公民理念第44-45页
 二、建立以人为目的的教育信念第45页
 三、注重教育的契约伦理道德情感价值的树立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社会实践活动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度教学研究
下一篇:从学校内的“失败”到学校外的“成名”--“80后”写作作为一种教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