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部分 案例 | 第10-33页 |
1.1 H公司概况 | 第10-18页 |
1.1.1 H公司安全管理基本概况 | 第10-11页 |
1.1.2 H公司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第11-13页 |
1.1.3 H公司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 第13-16页 |
1.1.4 H公司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 第16-17页 |
1.1.5 H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 第17-18页 |
1.2 国内安全生产形势及行业内安全管理形势 | 第18-20页 |
1.2.1 国家安全生产政策背景 | 第18-19页 |
1.2.2 国内安全生产形势 | 第19页 |
1.2.3 H公司行业内安全管理形势 | 第19-20页 |
1.3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内容简介 | 第20页 |
1.4 《H公司安全标准化规范》内容简介 | 第20-21页 |
1.5 H公司安全标准化实施步骤 | 第21-23页 |
1.5.1 H公司安全标准化宣贯阶段 | 第21-22页 |
1.5.2 企业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阶段 | 第22页 |
1.5.3 企业自评-整改-复评阶段 | 第22-23页 |
1.5.4 省安监局对H公司达标评级阶段 | 第23页 |
1.6 H公司实施安全标准化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及冲突 | 第23-27页 |
1.6.1 厂内安全标识存在的缺陷 | 第23页 |
1.6.2 安全设施还存在明显缺陷 | 第23-25页 |
1.6.3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 | 第25-26页 |
1.6.4 发生对第三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不到位的安全事故 | 第26-27页 |
1.6.5 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不够深入 | 第27页 |
1.6.6 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 第27页 |
1.7 H公司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后的情况 | 第27-30页 |
1.7.1 安全基础层面 | 第27-28页 |
1.7.2 安全管理层面 | 第28-29页 |
1.7.3 安全文化层面 | 第29-30页 |
1.8 H公司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运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1.8.1 H公司管理基础平台建设较弱 | 第30-31页 |
1.8.2 安全标准化推行过程中班组建设缺失 | 第31页 |
1.8.3 员工参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主动性差 | 第31-32页 |
1.8.4 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部分存在“两张皮”现象 | 第32-33页 |
第2部分 案例分析 | 第33-49页 |
2.1 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2.1.1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 第33页 |
2.1.2 员工素质不高 | 第33-34页 |
2.1.3 各部门协作关系差 | 第34页 |
2.1.4 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较差 | 第34-35页 |
2.2 H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及目标 | 第35-36页 |
2.2.1 优化原则 | 第35页 |
2.2.2 优化目标 | 第35-36页 |
2.3 H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方案优化设计 | 第36-41页 |
2.3.1 完善H公司安全基础状况 | 第36-37页 |
2.3.2 完善H公司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 | 第37-38页 |
2.3.3 建立安全绩效奖金管理制度以增强职工参与的主动性 | 第38-39页 |
2.3.4 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的有机集合 | 第39-40页 |
2.3.5 以良好的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执行 | 第40-41页 |
2.4 方案实施 | 第41-46页 |
2.4.1 组建标准化达标领导小组推动安全标准化进一步实施 | 第41页 |
2.4.2 开展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建设工作 | 第41-43页 |
2.4.3 继续加大现场整改力度 | 第43-44页 |
2.4.4 加强文件的运行指导与执行度 | 第44-46页 |
2.5 保证措施 | 第46-49页 |
2.5.1 全方位的沟通取得全体员工支持 | 第46-47页 |
2.5.2 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 | 第47-48页 |
2.5.3 保障优化安全标准化实施效果的资金支持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