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法及其适应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5页 |
1.3.1 交通运行特性 | 第11-13页 |
1.3.2 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 第13-15页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及措施 | 第15-17页 |
1.6 小结 | 第17-18页 |
2 交通运行特性 | 第18-35页 |
2.1 车道选择行为 | 第18-22页 |
2.1.1 交通功能分区 | 第18-19页 |
2.1.2 交通冲突分析 | 第19-20页 |
2.1.3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0-22页 |
2.2 常规调查方法 | 第22-25页 |
2.2.1 车牌号比对法 | 第23-24页 |
2.2.2 环道交织断面法 | 第24-25页 |
2.3 环道基本断面法 | 第25-34页 |
2.3.1 数据采集 | 第26-27页 |
2.3.2 工作方式 | 第27-28页 |
2.3.3 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2.3.4 实施方式 | 第30-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3 预设时间全控制方法 | 第35-49页 |
3.1 相位结构设计 | 第35-39页 |
3.1.1 相位设置 | 第35-36页 |
3.1.2 相位组合方案 | 第36-37页 |
3.1.3 相位显示顺序 | 第37-38页 |
3.1.4 绿灯时间分配特性 | 第38-39页 |
3.2 信号配时设计 | 第39-43页 |
3.2.1 进口道机动车相位的通行时间资源需求 | 第39-40页 |
3.2.2 进口道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早启时间 | 第40页 |
3.2.3 进口道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显示时间 | 第40页 |
3.2.4 行人相位的最小绿灯显示时间 | 第40-41页 |
3.2.5 进口道机动车相位的最小绿灯显示时间 | 第41-42页 |
3.2.6 信号周期时间边界值 | 第42页 |
3.2.7 最佳信号周期时间 | 第42-43页 |
3.3 仿真实验分析 | 第43-48页 |
3.3.1 道路空间条件 | 第43-44页 |
3.3.2 交通需求条件 | 第44-45页 |
3.3.3 信号控制条件 | 第45-46页 |
3.3.4 仿真模型参数 | 第46-47页 |
3.3.5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4 交通响应进口道控制方法 | 第49-60页 |
4.1 相位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4.1.1 相位设置 | 第49-50页 |
4.1.2 相位组合方案 | 第50页 |
4.2 检测器布设方法 | 第50-51页 |
4.3 控制策略设计 | 第51-55页 |
4.3.1 主模块 | 第52-53页 |
4.3.2 暗灯时间管理模块(RDDM) | 第53-54页 |
4.3.3 红灯时间管理模块(RRDM) | 第54-55页 |
4.4 仿真实验分析 | 第55-59页 |
4.4.1 道路空间条件 | 第55-56页 |
4.4.2 交通需求条件 | 第56-57页 |
4.4.3 信号控制条件 | 第57页 |
4.4.4 仿真模型参数 | 第57页 |
4.4.5 仿真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4.5 小结 | 第59-60页 |
5 交通响应全控制方法 | 第60-84页 |
5.1 相位结构设计 | 第60-65页 |
5.1.1 相位设置 | 第60-61页 |
5.1.2 相位组合方案 | 第61-63页 |
5.1.3 相位显示顺序 | 第63-64页 |
5.1.4 绿灯时间分配特性 | 第64页 |
5.1.5 通行权切换过程 | 第64-65页 |
5.2 检测器布设方法 | 第65-67页 |
5.3 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 第67-69页 |
5.3.1 最小绿灯时间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5.3.2 最大绿灯时间计算方法 | 第68-69页 |
5.3.3 行人过街时间计算方法 | 第69页 |
5.4 控制策略设计 | 第69-79页 |
5.4.1 主模块 | 第69-71页 |
5.4.2 初始化模块(INIT) | 第71页 |
5.4.3 通行权切换过程管理模块(RPTM) | 第71-72页 |
5.4.4 环道死锁预防管理模块(RLPM) | 第72-73页 |
5.4.5 绿灯时间管理模块(RGDM) | 第73-76页 |
5.4.6 绿灯时间同断模块(RSGT) | 第76-77页 |
5.4.7 通行权切换过程启动模块(RPTA) | 第77-79页 |
5.5 仿真实验分析 | 第79-83页 |
5.5.1 道路空间条件 | 第79页 |
5.5.2 交通需求条件 | 第79-80页 |
5.5.3 信号控制条件 | 第80页 |
5.5.4 仿真模型参数 | 第80-81页 |
5.5.5 仿真实验结果 | 第81-83页 |
5.6 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