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对”字结构的句法考察 | 第10-19页 |
第一节“对”字结构的句法组合 | 第10-14页 |
1.0 “对”字结构的组成 | 第10-11页 |
1.1 “对”字结构与其他成分的组合 | 第11-14页 |
1.1.0 与其他介词结构组合 | 第11页 |
1.1.1 与后置介词“来说”组合 | 第11页 |
1.1.2 与“不、没有”等否定词组合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对”字结构的句法功能 | 第14-17页 |
2.0 “对”字结构充当定语 | 第15-16页 |
2.0.0 定语“对”字结构的描写 | 第15页 |
2.0.1 “对”字结构和其他与之并列的定语 | 第15-16页 |
2.1 “对”字结构充当状语 | 第16-17页 |
2.1.0 状语“对”字结构的描写 | 第16-17页 |
2.1.1 “对”字结构和其他与之并列的状语 | 第17页 |
第三节 与“对”字结构相关的句法分析 | 第17-19页 |
3.0 介词“对”的重新分类 | 第17-18页 |
3.1 句法结构制约下“对”字结构的完句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对”字结构的语义考察 | 第19-29页 |
第一节“对”字结构作定语的语义考察 | 第19-22页 |
1.0 “对”字结构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 | 第19-20页 |
1.1 “对”字结构修饰的中心语的语义特征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对”字结构作状语的语义考察 | 第22-25页 |
2.0 “对”字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结构的分析 | 第23-24页 |
2.0.1 动词的语义分析 | 第23页 |
2.0.2 动词加宾语的语义分析 | 第23-24页 |
2.0.3 动词加补语的语义分析 | 第24页 |
2.1 “对”字结构修饰形容词的语义分析 | 第24-25页 |
2.2 “对”字结构修饰小句的语义分析 | 第25页 |
第三节 “对”字结构对谓语动词的选择规则 | 第25-28页 |
3.0 句法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3.0.0 “对”字结构对谓语动词类别的选择 | 第25页 |
3.0.1 能与“对”字结构同现的动词 | 第25页 |
3.0.2 句法结构中动词前后成分对“对”字结构的制约 | 第25-26页 |
3.1 语义因素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1 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 第26-27页 |
3.1.2 动词宾语价数对介词“对”介引成分的语义影响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与“对”字结构的关系 | 第28-29页 |
4.0 关于“当事”和“关事”的补充说明 | 第28页 |
4.1 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对“对”字结构的限制 | 第28-29页 |
第三章“对”字结构的语用考察 | 第29-37页 |
第一节“对”字结构歧义的消解 | 第29-30页 |
1.0 N_1+对+N_2+的+V/N 的句法结构 | 第29页 |
1.1 不同的后续句对歧义的消解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与话题相关的“对”的隐现 | 第30-33页 |
2.0 “对”可以隐现的情况 | 第30-31页 |
2.1 “对”不能隐藏的情况 | 第31页 |
2.2 “对”隐现的理论探讨 | 第31-32页 |
2.3 无标记话题与有标记话题的转换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与“对”字结构相关的焦点及后续句 | 第33-37页 |
3.0 介词“对”凸显焦点功能 | 第33页 |
3.1 “对”字结构的后续句 | 第33-37页 |
3.1.0 后续句的数量特征 | 第33-34页 |
3.1.1 后续句的主语 | 第34-35页 |
3.1.2 句首“对”字结构的回指衔接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余论 | 第37-40页 |
4.1 “对”和“对于”的句法表现 | 第37-38页 |
4.1.0 介引成分的形式 | 第37页 |
4.1.1 充任的句法成分 | 第37-38页 |
4.1.2 句式 | 第38页 |
4.2 语义关联及语用表现 | 第38-39页 |
4.3 “对(于)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