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一、新课程改革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 第10-12页 |
二、数学教师应用数学软件是最主要的信息技术应用 | 第12-13页 |
三、影响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 第13-14页 |
四、教师培训方式单一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5-16页 |
二、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 | 第16页 |
三、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难的问题 | 第16-17页 |
四、教育信息化学科应用基础 | 第17页 |
五、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设计参考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 | 第20-22页 |
一、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 | 第20-21页 |
二、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动态数学软件——GeoGebra的应用现状 | 第22-25页 |
一、国外GeoGebra软件的应用现状 | 第22-24页 |
二、国内GeoGebra软件的应用现状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一、国外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二、国内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设计理论 | 第29-33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一、GeoGebra动态数学软件 | 第29页 |
二、职前数学教师 | 第29页 |
三、问题解决的培训设计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理论研究基础 | 第30-33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0-31页 |
二、情境学习理论 | 第31页 |
三、合作学习理论 | 第31-32页 |
四、探究学习理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设计 | 第33-56页 |
第一节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设计原则 | 第33-35页 |
第二节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模式设计 | 第35-41页 |
一、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模式 | 第35-38页 |
二、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模式的特点 | 第38-39页 |
三、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设计模式体现的教育观 | 第39-41页 |
第三节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流程图设计 | 第41-56页 |
一、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流程图 | 第41-43页 |
二、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流程图分析 | 第43-56页 |
第五章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实证研究 | 第56-95页 |
第一节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实施案例 | 第56-76页 |
案例一:多种简单工具结合实现制作简单动画 | 第56-64页 |
案例二:动点问题动态图形化 | 第64-72页 |
案例三:结合Geo Gebra软件制作教学设计 | 第72-76页 |
第二节 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结果分析 | 第76-95页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第76-92页 |
二、培训结果数据分析 | 第92-95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第二节 研究创新 | 第96-97页 |
第三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97页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26页 |
附录A:前测调查问卷 | 第100-104页 |
附录B:后测调查问卷 | 第104-107页 |
附录C:访谈提纲 | 第107-108页 |
附录D:结合GeoGebra软件制作教学设计的任务选项卡(XX小组) | 第108-109页 |
附录 E: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 第109-111页 |
附录F:GeoGebra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培训的评分标准 | 第111-114页 |
附录G:培训安排表 | 第114-116页 |
附录H:培训活动照片 | 第116-118页 |
附录I:学生平时成绩表 | 第118-12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