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实验设计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初步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物理实验 | 第14页 |
·物理实验能力 | 第14页 |
·初步物理实验设计能力 | 第14-15页 |
·实验设计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实验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 | 第16-18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17页 |
·简便可行性原则 | 第17页 |
·控制变量原则 | 第17-18页 |
·重复性原则 | 第18页 |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初中物理新课程中实验设计能力的分析 | 第21-33页 |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分析 | 第21-23页 |
·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 | 第21-22页 |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 第22页 |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 第22-23页 |
·历年物理中考涉及实验设计能力的考题选析 | 第23-33页 |
第三章 初步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 第33-48页 |
·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教师卷) | 第33-39页 |
·调查目的 | 第33页 |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3页 |
·调查对象 | 第33页 |
·教师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38页 |
·结论与思考 | 第38-39页 |
·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学生卷) | 第39-44页 |
·调查目的 | 第39页 |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9页 |
·调查对象 | 第39页 |
·学生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9-43页 |
·结论与思考 | 第43-44页 |
·初中生实验设计能力测试 | 第44-45页 |
·测试目的 | 第44页 |
·测试的实施 | 第44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4-45页 |
·结论与思考 | 第45页 |
·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第45-48页 |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够 | 第45-46页 |
·实验教学滞后 | 第46页 |
·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初步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 | 第48-61页 |
·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原则 | 第48-50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48页 |
·循序渐进原则 | 第48-49页 |
·因材施教原则 | 第49页 |
·激励性原则 | 第49-50页 |
·反馈内化原则 | 第50页 |
·培养学生初步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模式 | 第50-53页 |
·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模式 | 第51-52页 |
·教学模式说明 | 第52-53页 |
·培养学生初步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策略 | 第53-61页 |
·加强开展实验探究教学 | 第53-56页 |
·规范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56-57页 |
·把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57-58页 |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 第58-59页 |
·规范学生的物理用语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的实践研究 | 第61-68页 |
·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实施 | 第61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61页 |
·实施时间 | 第61页 |
·实施过程 | 第61页 |
·实施效果 | 第61-63页 |
·教学案例 | 第63-6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反思 | 第68-70页 |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 第68页 |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与思考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