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符号学视域下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0-18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三)研究意义第16-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概念阐释第18-25页
    (一)符号学相关概念阐述第18-19页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第19-21页
    (三)语文符号学相关理论第21-25页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统计与特征分析第25-33页
    (一)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统计第25-30页
    (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特征分析第30-33页
三、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分析第33-46页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非连续性文本分布情况及构成特点第33-35页
    (二) 近五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况第35-42页
    (三)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42-46页
四、符号学视域下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第46-66页
    (一)根据“解释项”功能,提升学生图画类文本写作水平第46-49页
    (二)依据“聚合能力”与“组合能力”,训练学生图文转换思维第49-52页
    (三)明确“隐喻”与文本的关系,准确赏析图文类文本阅读重心第52-53页
    (四)利用“伴随文本”的不同类型,提高学生材料类文本解读能力第53-61页
    (五)利用“分解性符号链”,培养学生图画类文本分析能力第61-63页
    (六)判定“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培养学生图画类文本表达能力第63-66页
五、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1-73页
附录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行动学习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探究
下一篇:大学生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