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8-43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8-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21-38页 |
1.2.1 劳动关系相关研究述评 | 第21-27页 |
1.2.2 资源型经济发展相关研究述评 | 第27-31页 |
1.2.3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劳动关系相关研究述评 | 第31-38页 |
1.2.4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3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40-4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40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40-41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1-43页 |
第2章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劳动关系特性及其作用分析 | 第43-60页 |
2.1 资源型经济发展相关概念界定 | 第43-47页 |
2.1.1 资源型经济 | 第43页 |
2.1.2 经济发展 | 第43-46页 |
2.1.3 资源型经济发展 | 第46-47页 |
2.2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界定 | 第47-49页 |
2.2.1 劳动关系 | 第47-48页 |
2.2.2 和谐劳动关系 | 第48-49页 |
2.3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劳动关系的特性分析 | 第49-55页 |
2.3.1 企业内部特征 | 第49-51页 |
2.3.2 外部环境特征 | 第51-55页 |
2.4 劳动关系对资源型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55-58页 |
2.4.1 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资源型经济的技术进步 | 第55-56页 |
2.4.2 和谐劳动关系推动资源型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 第56-57页 |
2.4.3 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资源高效利用 | 第57页 |
2.4.4 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57-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3章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和谐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及其衡量 | 第60-82页 |
3.1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依据 | 第60-64页 |
3.1.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 第60-61页 |
3.1.2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 第61页 |
3.1.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61-62页 |
3.1.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62-64页 |
3.2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和谐劳动关系的衡量标准 | 第64-74页 |
3.2.1 和谐劳动关系的一般衡量标准 | 第64-65页 |
3.2.2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和谐劳动关系衡量标准的确立 | 第65-74页 |
3.3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和谐劳动关系的衡量指标 | 第74-81页 |
3.3.1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设计 | 第74-77页 |
3.3.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设计 | 第77页 |
3.3.3 指标体系基本内容 | 第77-80页 |
3.3.4 指数模型 | 第80-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4章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 第82-111页 |
4.1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劳动关系状况评价 | 第82-98页 |
4.1.1 山西省劳动关系状况的评价 | 第82-84页 |
4.1.2 山西省劳动关系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 第84-92页 |
4.1.3 山西省劳动关系的现状分析 | 第92-98页 |
4.2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发展中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8-110页 |
4.2.1 资源型部门中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 第98-101页 |
4.2.2 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制约 | 第101-107页 |
4.2.3 制度供给不足 | 第107-11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5章 劳动关系对资源型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 第111-127页 |
5.1 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测度 | 第111-123页 |
5.1.1 资源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11-114页 |
5.1.2 测评结果及评价 | 第114-116页 |
5.1.3 资源型经济发展指标因子分析 | 第116-123页 |
5.2 劳动关系对资源型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123-126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123页 |
5.2.2 单位根检验 | 第123-124页 |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24-125页 |
5.2.4 回归分析 | 第125-12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国外资源型经济中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第127-133页 |
6.1 国外资源型地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 第127-131页 |
6.1.1 美国休斯敦转型中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 第127-128页 |
6.1.2 法国洛林转型中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 第128-129页 |
6.1.3 日本九州转型中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 第129-131页 |
6.2 启示与借鉴 | 第131-13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7章 资源型经济发展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 第133-138页 |
7.1 培育劳动关系主体合作动机的内生需求 | 第133-134页 |
7.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134-136页 |
7.3 完善与资源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制度安排 | 第136-13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8章 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8.1 本文的结论 | 第138页 |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