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与研究程序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2 人力资源指数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3 互联网企业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4 本文的改进之处 | 第20-21页 |
3 人力资源指数问卷量表的设计与结构研究 | 第21-31页 |
3.1 初始问卷量表的设计方法 | 第21-22页 |
3.2 初始问卷量表的问题及维度 | 第22页 |
3.3 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指数结构研究 | 第22-31页 |
3.3.1 初始调查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3.3.2 初始调查数据的信度分析 | 第23-24页 |
3.3.3 初始调查总体数据 | 第24-25页 |
3.3.4 因子分析 | 第25-29页 |
3.3.5 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指数结构的确定 | 第29-31页 |
4 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指数调查数据分析 | 第31-42页 |
4.1 正式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2-33页 |
4.2.1 正式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 | 第32-33页 |
4.2.2 正式问卷调查的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 第33页 |
4.3 各维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7页 |
4.3.1 问卷量表整体的人力资源指数情况 | 第33-35页 |
4.3.2 不同特征变量下的人力资源指数描述性统计 | 第35-37页 |
4.4 不同变量和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 | 第37-42页 |
4.4.1 性别变量下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37-39页 |
4.4.2 职业变量下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4.4.3 职级变量下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5 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 第42-46页 |
5.1 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5.2 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的建议方向 | 第43-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A | 第51-54页 |
附录 B | 第54-5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