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纳米Fe3O4@SiO2和功能化石墨烯检测致病菌的4种免疫传感器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检测现状第15-17页
        1.1.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危害第15页
        1.1.2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危害第15-16页
        1.1.3 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现状第16-17页
    1.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展第17-19页
        1.2.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分析方法第18页
        1.2.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类第18-19页
        1.2.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电极的发展第19页
    1.3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9-22页
        1.3.1 磁性纳米微球第20-21页
        1.3.2 还原氧化石墨烯第21页
        1.3.3 纳米金第21-22页
    1.4 电化学活性染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2-23页
        1.4.1 硫堇第22页
        1.4.2 中性红第22-23页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创新性第23-25页
        1.5.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23页
        1.5.2 研究创新性第23-25页
第2章 基于Fe_3O_4@SiO_2富集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为非酶标记探针的L.monocytogenes免疫传感器第25-39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6-30页
        2.1.1 仪器与试剂第26页
        2.1.2 Fe_3O_4@SiO_2-NH_2纳米微球的制备第26-27页
        2.1.3 Fe_3O_4@SiO_2/Ab_1的制备第27页
        2.1.4 GO的制备第27-28页
        2.1.5 rGO/AuNPs-Ab_2的制备第28页
        2.1.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原理第28-3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0-38页
        2.2.1 磁性纳米材料的表征第30-32页
        2.2.2 rGO/AuNPs的表征第32-33页
        2.2.3 电极表面不同修饰的DPV表征第33-34页
        2.2.4 条件优化第34-35页
        2.2.5 对不同浓度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响应曲线第35-36页
        2.2.6 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第36-37页
        2.2.7 实际样品检测第37-38页
    2.3 小结与结论第38-39页
第3章 构建以AuNPs-Thi@rGO为非酶标记物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L.monocytogenes第39-53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0-42页
        3.1.1 仪器与试剂第40页
        3.1.2 Fe_3O_4@SiO_2-Anti-L. monocytogenes_1的制备第40页
        3.1.3 rGO的制备第40页
        3.1.4 AuNPs的制备第40-41页
        3.1.5 AuNPs-Thi@rGO的制备第41页
        3.1.6 Anti-L. monocytogenes_2-AuNPs-Thi@rGO的制备第41页
        3.1.7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41-42页
        3.1.8 电化学检测L. monocytogenes第4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2-52页
        3.2.1 AuNPs-Thi@rGO的表征第42-44页
        3.2.2 电极表面修饰的DPV表征第44-45页
        3.2.3 免疫传感器的优化第45-48页
        3.2.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线性曲线第48-50页
        3.2.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研究第50-51页
        3.2.6 实际样品检测第51-52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第4章 构建以AuNPs-NR@rGO为非酶标记物的双探针阪崎克罗诺杆菌免疫传感器第53-6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4.1.1 仪器与试剂第53-54页
        4.1.2 Fe_3O_4@SiO_2-NH_2纳米微球的制备第54页
        4.1.3 Fe_3O_4@SiO_2/Anti-C.sakazakii_1的制备第54页
        4.1.4 Anti-C.sakazakii_2/AuNPs-NR@rGO的制备第54-55页
        4.1.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55页
        4.1.6 电化学检测C. sakazakii第55-5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6-66页
        4.2.1 Fe_3O_4@SiO_2/Anti-C.sakazakii_1的表征第56-57页
        4.2.2 AuNPs-NR@rGO纳米材料的表征第57-58页
        4.2.3 电极表面修饰的DPV表征第58-59页
        4.2.4 条件优化第59-62页
        4.2.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C.sakazakii的响应曲线第62-64页
        4.2.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分析第64-65页
        4.2.7 实际样品检测第65-66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66-67页
第5章 构建基于纳米双重探针同时检测C.sakazakii和L.monocytogenes免疫传感器研究第67-80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67-70页
        5.1.1 仪器与试剂第67-68页
        5.1.2 两种捕获探针的的制备第68页
        5.1.3 两种指示探针的制备第68页
        5.1.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68-69页
        5.1.5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检测第69-7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0-79页
        5.2.1 AuNPs-Thi@rGO和AuNPs-NR@rGO的表征第70-72页
        5.2.2 电极表面修饰的DPV表征第72页
        5.2.3 条件优化第72-74页
        5.2.4 免疫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C.sakazakii和L.monocytogenes的响应曲线第74-75页
        5.2.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交叉反应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第75-78页
        5.2.6 实际样品检测第78-79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79-8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研究总结第80-81页
    6.2 未来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附录第90-91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麻酸奶的研发及其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下一篇:鲫鱼鱼鳞抗菌肽的制备、抑菌机理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