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兴趣第13-14页
        1.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是我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1.3.1 基于CIPP的教育评价理论第17-18页
        1.3.2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第18页
        1.3.3 社会治理理论第18-19页
        1.3.4 制度变迁理论第19页
    1.4 研究综述第19-25页
        1.4.1 关于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第19-21页
        1.4.2 关于师资均衡配置的研究第21-23页
        1.4.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的研究第23-25页
        1.4.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研究第25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25-27页
        1.5.1 均衡发展第25-26页
        1.5.2 师资配置第26页
        1.5.3 监测制度第26-27页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7-29页
        1.6.1 研究思路第27-28页
        1.6.2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9-31页
        1.7.1 研究视角创新第29页
        1.7.2 研究内容创新第29-31页
第二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组成要素第31-37页
    2.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主体第31-32页
    2.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客体第32-33页
    2.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内容第33-34页
    2.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的方式第34页
    2.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法律保障第34-37页
第三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第37-49页
    3.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现状第37-41页
        3.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主体的现状第37-39页
        3.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内容的现状第39-41页
        3.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方式的现状第41页
        3.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法律保障的现状第41页
    3.2 甘肃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分析第41-44页
        3.2.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达标县自评报告概述第42页
        3.2.2 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达标县自评报告分析第42-43页
        3.2.3 甘肃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探析第43-44页
    3.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问题和弊端第44-46页
        3.3.1 监测指标单一,不能完全呈现师资均衡配置第44-45页
        3.3.2 监测制度的含义模糊、不够具体和量化第45-46页
        3.3.3 数据收集和评估方式单一,影响监测结果第46页
    3.4 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制约因素第46-49页
        3.4.1 没有教师数据库,不能实时了解教师情况第47页
        3.4.2 没有完善的制度,不能保证监测经常化第47页
        3.4.3 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不能保证监测的规范化第47-48页
        3.4.4 没有问责机制,不能保证监测的有力执行第48-49页
第四章 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借鉴和启示第49-57页
    4.1 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体系第49-51页
    4.2 法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体系第51-52页
    4.3 德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体系第52-53页
    4.4 成功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借鉴和启示第53-57页
        4.4.1 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责任主体地位第53页
        4.4.2 通过立法实施监测活动,确立责任和权力第53-54页
        4.4.3 明确评估标准,建立监测依据第54-57页
第五章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理性思考第57-65页
    5.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制度的设计理念第57-58页
    5.2 完善制度,建立中央指导,省级统筹的监测体系第58-59页
    5.3 建立政府主导的复合型监测主体第59-60页
    5.4 建立国家级教师数据库,构建多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监测方式第60页
    5.5 充分利用社会和媒体的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第60-61页
    5.6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体系的法律保障第61-62页
    5.7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监测客体的建议第62-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家庭选择性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H县为例
下一篇: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同伴评价量规设计与实证研究--以《学术写作》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