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歌唱法论文

谭晶与常思思“跨界歌唱”之审美意义初探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跨界歌唱”之审美现象阐释第14-24页
    第一节 “跨界歌唱”之现象第14-18页
        一、现象缘起第15-16页
        二、现象发展第16页
        三、代表人物第16-18页
    第二节 “跨界歌唱”之理论阐释第18-21页
        一、概念界定第18-19页
        二、特征及分类第19-21页
    第三节 “跨界歌唱”之审美属性第21-22页
        一、艺术倾向性第21页
        二、艺术融合性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谭晶与常思思“跨界歌唱”之融合美第24-34页
    第一节 “传统与时代”的和谐交汇第24-27页
        一、历史与现代的汇合第24-26页
        二、本土与世界的交融第26-27页
    第二节 作品元素的多元交融第27-29页
        一、东方之韵第27-28页
        二、时代个性第28-29页
    第三节 感官艺术的综合搭配第29-33页
        一、眼与耳——视听上的盛宴第30-31页
        二、口与鼻——舌尖上的声乐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谭晶与常思思“跨界歌唱”之生态美第34-42页
    第一节 中西贯通之特色——“民美”唱法第34-36页
        一、民族唱法的中国生态之美第34-35页
        二、美声唱法的西洋生态之美第35页
        三、“民美”唱法的贯通生态之美第35-36页
    第二节 小家碧玉之娇俏——“民通”唱法第36-38页
        一、民族唱法的小家碧玉生态之美第36页
        二、通俗唱法的小家碧玉生态之美第36-37页
        三、“民通”唱法的娇俏生态之美第37-38页
    第三节 大家闺秀之通达——“美通”唱法第38-40页
        一、美声唱法的大家闺秀生态之美第38页
        二、通俗唱法的大家闺秀生态之美第38页
        三、“美通”唱法的通达生态之美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谭晶与常思思“跨界歌唱”审美现象之反思与展望第42-52页
    第一节 “跨界歌唱”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第42-47页
        一、理论研究者与实践演绎者的交流第43-44页
        二、词曲作者与演绎者的融通第44-45页
        三、学校教育与学生实践的结合第45-46页
        四、受众群体的反馈第46-47页
    第二节 完善“跨界歌唱”审美理论体系第47-49页
        一、多元审美环境是“跨界歌唱”审美发展的前提第47-48页
        二、“去虚还实”是完善“跨界歌唱”审美理论体系的保障第48-49页
    第三节 关于“跨界歌唱”审美体系的中国特色之路第49-50页
        一、立足于中国传统声乐的多元创新第49页
        二、结合中国受众群体的“跨界歌唱”审美倾向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附录1:歌谱《玛依拉变奏曲》第54-62页
附录2:歌谱《炫境》第62-64页
附录3:歌谱《龙文》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个人简历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韩学校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比较研究--基于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下一篇:厦门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