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的中学语文名师课例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一)普通教师对学情的关注度不足 | 第10页 |
(二)名师对学情关注度较高,有利于汲取其经验 | 第10-11页 |
(三)关注学情,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1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一)中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 | 第11页 |
(二)基于“学情”成功的经验 | 第11-12页 |
三、关键词界定 | 第12-13页 |
(一)学情分析 | 第12页 |
(二)课例研究 | 第12页 |
(三)语文名师 | 第12-13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五、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一)从“教”的角度研究成普遍现象 | 第14-19页 |
(二)从“学”的角度研究成难题 | 第19-22页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2-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一章 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预评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判断学生的共同疑难 | 第25-29页 |
一、通过文体的把握去预估学习的未知点 | 第25-26页 |
二、通过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预估学习起点 | 第26-27页 |
三、通过学生自我提问预估学情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把握学生的一般特征 | 第29-33页 |
一、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判断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 | 第29-31页 |
二、以学习心理为依据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章 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学情跟踪 | 第34-53页 |
第一节 学习状态关联教学技巧 | 第34-40页 |
一、通过理解“小标题”作用的方式关注学习状态 | 第34-37页 |
二、通过“化繁为简”的教学技巧考察学习状态 | 第37-39页 |
三、采用“文章纠错”的教学技巧关注学习状态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学生提问表征学习状态 | 第40-48页 |
一、以分组提问的方式跟踪学习状态 | 第40-44页 |
二、通过学生们自问自答的方式跟踪学习状态 | 第44-46页 |
三、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跟踪学习状态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关键事件影射学习状态 | 第48-52页 |
一、以转变课堂预设的方式跟踪学习状态 | 第49-50页 |
二、以顺应课堂生成的方式跟踪学习状态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语文名师对课堂教学结果的学情评价 | 第53-59页 |
第一节 从“学习需要”出发设计语文作业 | 第53-56页 |
一、通过文意延伸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评价学习结果 | 第53-55页 |
二、以仿照文本体式进行写作训练去考察学习结果 | 第55-56页 |
第二节 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设计语文作业 | 第56-58页 |
一、以文章写作技巧为依托去设计作业考察学习结果 | 第56-57页 |
二、以文章主旨为依托去设计作业考察学习结果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语文名师课例研究带来的启示 | 第59-70页 |
第一节 中学语文名师依据“学情”实施教学的价值 | 第59-66页 |
一、以“学情”为视角开展教学的成效评价 | 第59-62页 |
二、以“学情”为视角开展教学的价值意义 | 第62-66页 |
第二节 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研究名师课例的启示 | 第66-70页 |
一、对专业研究者的启示 | 第66-68页 |
二、对一线教师的启示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7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