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民族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的依据 | 第11-12页 |
1.现实依据 | 第11-12页 |
2.理论依据 | 第12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1.修辞及汉语修辞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中学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3.民族性及汉语修辞的民族性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有关汉语修辞的研究 | 第15-16页 |
2.有关汉语修辞教学的研究 | 第16-17页 |
3.有关汉语修辞的民族性研究 | 第17页 |
4.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中西语境下对语言修辞的不同认识 | 第20-32页 |
(一) 汉语修辞与西语修辞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 第20-26页 |
1.汉语修辞与西语修辞的相似性 | 第20-24页 |
2.汉语修辞与西语修辞的差异性 | 第24-26页 |
(二) 汉语修辞体现出民族性 | 第26-32页 |
1.汉语修辞在语音上体现出民族性 | 第27-28页 |
2.汉语修辞在汉字上体现出民族性 | 第28页 |
3.汉语修辞在词汇上体现出民族性 | 第28-30页 |
4.汉语修辞在句式上体现出民族性 | 第30-32页 |
二 中学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现状与分析 | 第32-41页 |
(一) 课程标准对汉语修辞教学的要求 | 第32-33页 |
(二) 考试大纲对汉语修辞的要求 | 第33-35页 |
1.中考考试大纲对汉语修辞方面的要求 | 第33-34页 |
2.高考考试大纲对汉语修辞方面的要求 | 第34-35页 |
(三) 语文教材中汉语修辞知识的编排 | 第35-39页 |
1.编排过少 | 第38页 |
2.编排面窄 | 第38页 |
3.编排混乱 | 第38-39页 |
(四) 汉语修辞的教与学 | 第39-41页 |
1.汉语修辞教的现状 | 第39页 |
2.汉语修辞学的现状 | 第39-41页 |
三 中学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民族性建议 | 第41-61页 |
(一) 形成正确的修辞观,提高修辞的民族性认识 | 第41-42页 |
1.转变汉语修辞的狭隘认识 | 第41页 |
2.摆脱传统的、应试的汉语修辞教学观念 | 第41-42页 |
3.采取多种方式,丰富汉语修辞素养 | 第42页 |
(二) 明确修辞教学内容,教学渗透民族性 | 第42-46页 |
1.语文课程标准要确定汉语修辞教学内容 | 第42-43页 |
2.语文教材应合理编排汉语修辞教学内容 | 第43-44页 |
3.语文考试应加大对汉语修辞民族性的考查力度 | 第44-45页 |
4.语文教师应充实汉语修辞课堂内容 | 第45-46页 |
(三) 改进修辞教学方式,传承修辞民族性文化 | 第46-52页 |
1.以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修辞学习兴趣 | 第46-47页 |
2.修辞教学与其他教学相结合 | 第47-50页 |
3.强化汉语修辞练习 | 第50-52页 |
(四) 强化修辞教学方法,提高修辞学习效果 | 第52-58页 |
1.比较阅读法 | 第52-54页 |
2.感情朗读法 | 第54页 |
3.结合语境法 | 第54-55页 |
4.摘抄积累法 | 第55-58页 |
(五) 通过多种评价,检测修辞学习效果 | 第58-61页 |
1.在修辞教学前进行诊断性评价 | 第58-59页 |
2.在修辞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 第59页 |
3.在修辞教学后进行总结性评价 | 第59-60页 |
4.对修辞学习效果进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