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换挡过程的离合器控制的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AMT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第12-14页 |
·AMT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国内AMT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AMT的性能特点 | 第14页 |
·AMT的组成、控制原理及关键控制技术 | 第14-17页 |
·AMT系统的构成 | 第14-15页 |
·AMT控制原理 | 第15页 |
·AMT主要控制技术 | 第15-17页 |
·国内外对AMT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AMT离合器控制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AMT离合器控制的发展方向 | 第18-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汽车离合器的基本特性分析 | 第20-36页 |
·离合器的三维建模 | 第20-23页 |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特性 | 第23-35页 |
·膜片弹簧的A-L法计算模型 | 第25-28页 |
·膜片弹簧的变形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离合器的静态转矩传递特性 | 第30-34页 |
·离合器的动态转矩特性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AMT离合器控制系统的建模 | 第36-50页 |
·发动机的建模 | 第36-42页 |
·发动机的建模方法 | 第36-40页 |
·发动机的稳态特性 | 第40-41页 |
·发动机的动态特性 | 第41-42页 |
·离合器的建模 | 第42-44页 |
·离合器接合过程分析 | 第42页 |
·离合器接合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2-44页 |
·车辆传动系统动力模型 | 第44-49页 |
·车辆驱动力 | 第44-45页 |
·车辆行驶阻力 | 第45-48页 |
·车辆行驶动力学方程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换挡过程离合器的接合分析 | 第50-63页 |
·换挡过程离合器控制的动力学分析 | 第50-58页 |
·AMT车辆换挡工况分析 | 第50-55页 |
·换挡时间的控制 | 第55-58页 |
·换挡过程离合器控制的评价指标 | 第58-59页 |
·换挡过程离合器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59-60页 |
·离合器的接合速度 | 第60-61页 |
·离合器的总体控制方案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63-73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63-67页 |
·隶属度函数 | 第63-64页 |
·模糊规则 | 第64-65页 |
·模糊控制器基本结构 | 第65-66页 |
·模糊推理 | 第66-67页 |
·模糊控制模块设计 | 第67-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换挡时离合器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73-84页 |
·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 | 第73-76页 |
·发动机输出转矩模块 | 第73-74页 |
·离合器接合速度控制模块 | 第74-75页 |
·离合器传递的摩擦转矩模块 | 第75页 |
·状态判断模块 | 第75-76页 |
·MATLAB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6-79页 |
·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9-82页 |
·仿真结论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总结 | 第84页 |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