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章 文学翻译以及特性 | 第11-15页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发展 | 第11页 |
·文学翻译之“再创造”特殊性 | 第11-12页 |
·文学翻译中相关“再创造理论” | 第12-15页 |
·傅雷的“神似说” | 第12页 |
·钱钟书的“化境说” | 第12-13页 |
·许渊冲的“美化之艺术” | 第13-14页 |
·辜正坤之“标准多元互补论” | 第14-15页 |
第三章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 第15-18页 |
·译者的介入 | 第15-16页 |
·从译者出发的接受美学 | 第16-18页 |
第四章 基于译者主体性的“再创造”分类 | 第18-21页 |
·再现原作的形象转换创造 | 第18-19页 |
·超越原作的彼此艺术冲动的创造 | 第19-21页 |
第五章 诗歌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独特性 | 第21-24页 |
·形式与内容一体化 | 第21页 |
·美学功能建构的差异美 | 第21-22页 |
·正确把握诗歌翻译的要领与特殊性 | 第22-24页 |
第六章 诗歌英译汉经典作品翻译解析 | 第24-37页 |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 第24-27页 |
·艾米莉狄金森的“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翻译解析 | 第27-30页 |
·惠特曼的“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诗歌翻译解析 | 第30-33页 |
·朗费罗“The Golden Sunset”诗歌翻译解析 | 第33-37页 |
第七章 与文学翻译“再创造”相关的几个问题 | 第37-43页 |
·文学翻译有无标准 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 | 第37-38页 |
·可译与否 归化与异化问题 | 第38-40页 |
·神似与形似,翻译风格问题 | 第40-41页 |
·翻译与创作,译作与原作的关系 | 第41页 |
·艺术责任心的问题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