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轨道论文

内置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文献回顾第13-1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简介及隔振原理第19-34页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简介第19-20页
   ·施工工艺第20-27页
     ·连续型现浇施工方案第20-22页
     ·预制短型浮置板施工方案第22-27页
   ·隔振原理及钢弹簧浮置板隔振效果第27-33页
     ·隔振现象第27-28页
     ·单自由度集总模型第28-30页
     ·两自由度集总模型第30-33页
     ·算例分析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模态分析第34-47页
   ·模态分析原理与方法第34页
   ·有效质量系数简介第34-35页
     ·有效质量系数简介第34-35页
     ·ANSYS 中提取有效质量系数的方法第35页
   ·计算模型第35-38页
     ·钢轨的模拟第35-37页
     ·混凝土道床的模拟第37页
     ·扣件及钢弹簧隔振器的模拟第37-38页
   ·计算参数第38页
   ·算例分析第38-40页
   ·系统参数的影响第40-46页
     ·扣件刚度的影响第40-41页
     ·浮置板密度的影响第41页
     ·浮置板厚度的影响第41-42页
     ·浮置板长度的影响第42-43页
     ·隔振器刚度的影响第43页
     ·隔振器间距的影响(考虑板下总体刚度的变化)第43-44页
     ·隔振器间距的影响(不考虑板下总体刚度的变化)第44页
     ·浮置板截面形式的影响(考虑质量的变化)第44-45页
     ·浮置板截面形式的影响(不考虑质量的变化)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谐响应分析第47-57页
   ·计算理论第47页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47-48页
   ·算例分析第48-50页
     ·整体道床第48-49页
     ·内置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第49-50页
   ·系统参数影响第50-56页
     ·扣件刚度的影响第50-51页
     ·扣件阻尼的影响第51页
     ·轨道板密度的影响第51-52页
     ·轨道板厚度的影响第52-53页
     ·轨道板长度的影响第53页
     ·隔振器刚度的影响第53-54页
     ·隔振器阻尼的影响第54页
     ·隔振器间距的影响第54-55页
     ·轨道板截面的影响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地铁 B 型车计算模型及仿真分析第57-69页
   ·SIMPACK 简介第57页
   ·计算参数及模型第57-60页
     ·建立轮对第57-58页
     ·建立转向架、车体第58页
     ·建立力元第58-60页
   ·轨道不平顺及其数值模拟第60-64页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第60-61页
     ·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第61-64页
   ·算例分析第64-68页
     ·车辆模态分析第64页
     ·轮轨力分析第64-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钢弹簧浮置板动力特性分析第69-105页
   ·计算理论第69-77页
     ·有限元瞬态分析计算理论第69页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69-74页
     ·系统阻尼第74-75页
     ·加载方式第75-77页
     ·反力的提取第77页
     ·浮置板动力响应规范标准第77页
   ·模型验证第77-78页
   ·算例分析第78-87页
     ·减振效果对比第79-83页
     ·内置式钢弹簧浮置板动力响应分析第83-87页
   ·参数分析第87-104页
     ·剪力铰的作用第87-95页
     ·不平顺的影响第95页
     ·材料属性的影响第95-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地铁运行诱发的大地振动第105-116页
   ·轨道-大地计算模型第105-108页
     ·示意图及参数第105-106页
     ·等效轨道处理第106-107页
     ·土体边界处理第107-108页
   ·谐响应分析第108-111页
   ·大地振动的时域分析第111-115页
     ·阻尼的确定第111页
     ·列车荷载的确定及加载第111页
     ·算例分析第111-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6-117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16页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地屏障对铁路线路减振效果分析
下一篇: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建筑物内结构噪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