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一、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高中)特色 | 第12-13页 |
二、国内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三、株洲市普通高中有特色发展的基础和需求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概况 | 第17-24页 |
一、国外中小学特色发展研究 | 第17-18页 |
二、国内中小学特色发展研究 | 第18-23页 |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一、调查法 | 第24-25页 |
二、文献法 | 第25-27页 |
三、个案法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概论 | 第28-48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8-35页 |
一、普通高中 | 第28页 |
二、特色 | 第28页 |
三、学校特色 | 第28-32页 |
四、特色学校 | 第32-33页 |
五、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 第33-34页 |
六、发展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一、校本管理理论 | 第35-36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36-37页 |
三、国家教育政策 | 第37页 |
第三节 普通高中特色的主要类型 | 第37-44页 |
一、办学特色 | 第37-39页 |
二、课程特色 | 第39-41页 |
三、学科特色 | 第41-42页 |
四、德育特色 | 第42-44页 |
第四节 普通高中特色的基本特征 | 第44-48页 |
一、独特性 | 第44-45页 |
二、优质性 | 第45页 |
三、整体性 | 第45-46页 |
四、稳定性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株洲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分析 | 第48-64页 |
第一节 株洲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概况 | 第48-51页 |
一、株洲市普通高中基本情况 | 第48页 |
二、株洲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情况 | 第48-49页 |
三、株洲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优势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株洲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1-58页 |
一、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观念问题 | 第51-53页 |
二、校长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三、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四、学校办学条件与特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 第56-58页 |
第三节 对株洲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8-64页 |
一、校长队伍建设方面的原因 | 第58-60页 |
二、教师队伍素质欠佳的原因 | 第60-61页 |
三、经费投入成为制约办学条件改善的主要因素 | 第61-64页 |
第四章 株洲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策略 | 第64-90页 |
第一节 改变和更新学校发展的观念 | 第64-73页 |
一、政府应重新划分普通高中学校类型,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64-69页 |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应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要求,改革评价方式,给普通高中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 第69-71页 |
三、校长应成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实践者 | 第71-73页 |
第二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73-76页 |
一、提高全体教师的特色发展意识和综合素质,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 第74页 |
二、加强特色教师的培养,形成教师教学特色 | 第74-75页 |
三、引进与合作并举,较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 | 第75页 |
四、充分发挥特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 第75-76页 |
第三节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 第76-82页 |
一、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 第76-78页 |
二、全方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78-80页 |
三、高品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 第80-82页 |
第四节 加强管理创新 用项目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 第82-85页 |
一、开设优质学科基地建设项目,引领普通高中学科特色发展 | 第82-83页 |
二、开设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引领普通高中德育特色发展 | 第83-84页 |
三、开设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引领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特色发展 | 第84页 |
四、开设特色实验班建设项目,培养普通高中特色项目 | 第84-85页 |
第五节 加强校本研究,推动学校创新 | 第85-90页 |
一、校本研究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意义 | 第85-86页 |
二、开展校本研究,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 第86-90页 |
结语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