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困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一、导言 | 第11-21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二)、课题综述 | 第12-20页 |
1、"城乡结合部"的界定 | 第12-13页 |
2、"学困生"的界定 | 第13页 |
3、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历史课堂学生困学的内涵 | 第13-16页 |
4、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课堂实施的意义 | 第16-18页 |
5、一些实例 | 第18-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调查目的 | 第20页 |
3、研究原则 | 第20页 |
4、研究设计 | 第20-21页 |
二、城乡结合部历史课堂学生困学调查结果 | 第21-32页 |
(一) 影响初中生历史课堂困学的内在因素 | 第21-28页 |
1、初中生课堂困学的总体表现 | 第21-26页 |
2、历史课堂学生困学的特殊表现 | 第26-28页 |
(二) 影响初中生历史课堂困学的外在因素 | 第28-32页 |
1、家长的调查:家庭指导欠缺 | 第28-30页 |
2、课堂教师调查 | 第30-32页 |
三、初中生历史课堂困学成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 学生个体需要 | 第32-33页 |
1、生理需要的过度满足使出现畸形的缺失性需要 | 第32页 |
2、物质需要的过度满足突显心理需求的严重缺乏 | 第32页 |
3、错误的认识与审美及自我实现导致孩子越陷越深 | 第32页 |
4、教师的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 第32-33页 |
(二) 家庭因素 | 第33页 |
(三) 教师、学校因素 | 第33-36页 |
四、创建满足学生需要的历史课堂教学对策 | 第36-51页 |
(一) 建立威信,满足学生的需要 | 第36-39页 |
(二) 攻心计:细节决定成败 | 第39-50页 |
(三) 身正为范---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 第50-51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件一 | 第53-55页 |
附件二 | 第55页 |
附件三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