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汉书注》释词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颜师古与《汉书注》 | 第7-8页 |
·《汉书注》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汉书注》释词系统构成 | 第11-12页 |
·释词义 | 第11-12页 |
·释词用 | 第12页 |
·释词性 | 第12页 |
·《汉书注》释词系统的研究价值 | 第12-15页 |
·有助于深入认识训诂学和词义学的联系与区别 | 第13页 |
·有助于系统深入地理解原典意 | 第13-14页 |
·有助于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 | 第14页 |
·有助于辩证和修订旧说 | 第14-15页 |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语料的取舍与择定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释词义 | 第16-32页 |
·释本义 | 第17-19页 |
·释引申义 | 第19-22页 |
·释语境义 | 第22-27页 |
·释言语义 | 第22-24页 |
·释深层义 | 第24-27页 |
·释临时义 | 第27-29页 |
·释活用义 | 第28页 |
·释假借义 | 第28-29页 |
·释历史义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释词用 | 第32-38页 |
·分析词语具体搭配义显示词用特征 | 第32-33页 |
·分析词语义位变化显示词用特征 | 第33-35页 |
·分析具体语境义显示词用特征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释词性 | 第38-47页 |
·利用注音来辨别词性 | 第39-40页 |
·在释词中标示词性 | 第40页 |
·利用释义提示词性 | 第40-47页 |
·释义提示为名词 | 第40-42页 |
·释义提示为动词 | 第42-43页 |
·释义提示为形容词 | 第43-45页 |
·释义提示为副词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