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低功耗高速可植入式 UWB 收发机芯片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指标 | 第18-2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UWB 技术理论研究 | 第22-37页 |
·UWB 射频信号波形研究 | 第23-25页 |
·UWB 调制方式研究 | 第25-28页 |
·UWB 射频信号产生与发射方式研究 | 第28-33页 |
·基于滤波与整形技术的产生与发射 | 第28-30页 |
·基于多路基带子脉冲组合技术的产生与发射 | 第30-31页 |
·基于振荡与混频技术的产生与发射 | 第31-32页 |
·UWB 射频信号的产生与发射技术对比 | 第32-33页 |
·UWB 射频信号接收与解调方式研究 | 第33-36页 |
·相关接收与解调技术 | 第33-34页 |
·非相关接收技术 | 第34-35页 |
·UWB 射频信号的接收与解调技术对比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低功耗高速可植入式 UWB 无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 第37-57页 |
·低功耗高速可植入式 UWB 无线通信系统总体架构 | 第37页 |
·触发式、低功耗 UWB 发射机 | 第37-40页 |
·基于滤波与整形技术的低复杂度 UWB 发射机 | 第40-43页 |
·以平方结合低通滤波为检测机制的低复杂度 UWB 接收机 | 第43-45页 |
·无线链路预算 | 第45-47页 |
·系统电平增益分配 | 第47-49页 |
·系统算法仿真与误比特率性能优化 | 第49-50页 |
·噪声系数的核算与分配 | 第50-53页 |
·关键电路指标设计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触发式、低功耗 UWB 发射机芯片研究与设计 | 第57-78页 |
·脉冲宽度可调的 OOK 极窄脉冲产生器 | 第57-61页 |
·具有触发式交替互补推拉电荷泵技术的三角极窄脉冲产生器 | 第61-65页 |
·传统的基于积分的三角脉冲产生器 | 第61-62页 |
·新型三角极窄脉冲产生器 | 第62-65页 |
·具有互补开关结合自偏置技术的 ON-OFF VCRO | 第65-72页 |
·传统的具有开关尾管的 LC VCO | 第65-66页 |
·传统的具有开关尾管的 VCRO | 第66-68页 |
·新型 ON-OFF VCRO | 第68-72页 |
·触发式、低功耗 UWB 发射机芯片测试结果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基于滤波与整形技术的低复杂度 UWB 发射机芯片研究与设计 | 第78-87页 |
·输出辐射功率可调的 UWB 功率放大器 | 第78-82页 |
·基于滤波与整形技术的低复杂度 UWB 发射机芯片测试结果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以平方结合低通滤波为检测机制的低复杂度 UWB 接收机芯片研究与设计 | 第87-118页 |
·具有输入非对称电感与 RCL 并联反馈的推挽式 UWB 低噪放 | 第87-93页 |
·传统的基于源简并共源共栅结构的 UWB 低噪放 | 第87-89页 |
·新型 UWB 低噪声放大器 | 第89-93页 |
·具有相位纠偏技术的 UWB 有源巴伦 | 第93-98页 |
·传统有源巴伦 | 第94-95页 |
·新型 UWB 有源巴伦 | 第95-98页 |
·核心为两个工作于线性区 MOS 管的高线性度平方器 | 第98-105页 |
·传统的吉尔伯特型平方器 | 第99-100页 |
·新型高线性度平方器 | 第100-105页 |
·具有有源电感零极点补偿技术的宽带压控增益放大器 | 第105-110页 |
·传统压控增益放大器 | 第105-107页 |
·新型宽带压控增益放大器 | 第107-110页 |
·高速判决与基带接口 | 第110-113页 |
·传统的异步触发基带接口 | 第111页 |
·新型高速判决与基带接口 | 第111-113页 |
·以平方结合低通滤波为检测机制的低复杂度 UWB 接收机芯片测试结果 | 第113-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一、论文的研究工作总结与结论 | 第118-120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附件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