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材料论文--元素半导体论文

应力对体硅和硅纳米线特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引言第8-9页
   ·应变硅技术的发展第9-10页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第11-13页
第2章 计算的理论基础第13-26页
   ·第一性原理计算概述第13-15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15-18页
     ·Thomas-Fermi 模型第15-16页
     ·Hohenberg-Kohn 定理第16-17页
     ·Kohn-Sham 方程第17-18页
   ·交换-关联泛函第18-20页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18-19页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19-20页
   ·能量计算第20-22页
     ·赝势第20-21页
     ·自洽场计算第21-22页
   ·计算软件介绍第22-25页
     ·CASTEP 软件包简介第23页
     ·Atomistix TooKit(ATK)简介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应力对体硅特性的影响第26-53页
   ·应变硅中应力介绍第26-27页
   ·应力与应变第27-31页
   ·能带计算第31-39页
     ·硅中应力下等能面的变化第32-33页
     ·计算参数选择与设定第33-34页
     ·能带结构第34-39页
   ·有效质量第39-46页
   ·应力下的带-带隧穿(Band-to-Band Tunneling)第46-52页
     ·带-带隧穿模型第46-48页
     ·应力对带-带隧穿的影响第48-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应力下硅纳米线传输特性的研究第53-63页
   ·硅纳米线的结构第53-54页
   ·计算方法第54-57页
     ·电子传输的计算第54-56页
     ·计算参数的设定第56-57页
   ·计算结果第57-62页
     ·器件态密度(DDOS)第58页
     ·透射系数(T(E))第58-60页
     ·电流-电压关系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本文总结第63页
   ·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模型
下一篇:电容式微机械体声波硅谐振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