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贱语”中亲属称谓“错位”的语言现象分析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0-18页 |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理论背景、方法和范围 | 第13-15页 |
·理论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4-15页 |
·相关研究简述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具体定位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和“贱贱语” | 第18-24页 |
·汉语亲属称谓 | 第18-20页 |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 | 第18页 |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特点 | 第18-20页 |
·“贱贱语”简介 | 第20-24页 |
·“贱贱语”的内涵及来源 | 第20-21页 |
·“贱贱语”的使用人群及语录 | 第21-22页 |
·“贱贱语”的构成 | 第22页 |
·“贱贱语”的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贱贱语”的流行度及使用情况调查 | 第24-32页 |
·问卷调查 | 第24-26页 |
·调查的目的 | 第24-25页 |
·调查的对象 | 第25页 |
·调查的设计 | 第25-26页 |
·调查的实施 | 第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调查结果 | 第27-29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贱贱语”语言现象分析 | 第32-39页 |
·主要发现 | 第32页 |
·“贱贱语”与“从他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 第32-34页 |
·“从他亲属称谓”相关知识介绍 | 第32-33页 |
·“贱贱语”和从他亲属称谓的异同 | 第33-34页 |
·“贱贱语”的隐喻用法 | 第34页 |
·“贱贱语”是言语调节理论的应用 | 第34-35页 |
·言语调节理论 | 第34-35页 |
·言语调节理论在“贱贱语”中的运用 | 第35页 |
·“贱贱语”的语用功能 | 第35-37页 |
·人际关系指示功能 | 第35-36页 |
·交际动机显现功能 | 第36-37页 |
·“贱贱语”强调了亲属称谓原则中的情感原则 | 第37-39页 |
·汉语亲属称谓两大原则 | 第37页 |
·平等原则和情感原则在“贱贱语”中的运用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贱贱语”产生的原因 | 第39-42页 |
·封建家长制的颠覆 | 第39页 |
·家庭结构的改变 | 第39-40页 |
·称谓语追求轻松与时尚的结果 | 第40-42页 |
第六章 “贱贱语”发展的趋势及态度 | 第42-45页 |
·“贱贱语”发展趋势 | 第42-43页 |
·对待“贱贱语”的态度 | 第43-4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5-49页 |
·对研究问题的解答 | 第45-46页 |
·研究启示 | 第46-47页 |
·研究创新 | 第47页 |
·研究局限 | 第47页 |
·研究前景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一 汉语亲属称谓表 | 第53-54页 |
附录二 问卷调查 | 第54-56页 |
附录三 问卷中对“贱贱语”看法的记录 | 第56-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