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字本位”思想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第一章 “字本位”在语文教学中的历史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字本位”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关于“字本位”思想的百家争鸣 | 第17-21页 |
一、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 | 第17-18页 |
二、 《马氏文通》后的语文教育 | 第18-19页 |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 | 第19-20页 |
四、 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思想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字本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第21-27页 |
一、 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 | 第21-22页 |
二、 有利于“文道统一”的贯彻 | 第22-23页 |
三、 有利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 第23-27页 |
第二章 语文教学中“字本位”的缺失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字本位”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缺失 | 第27-30页 |
一、 “字本位”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缺失 | 第27-29页 |
二、 “字本位”在语文教学方法上的缺失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字本位”在学生学习语文中的缺失 | 第30-33页 |
一、 “字本位”在语文学习内容上的缺失 | 第30-32页 |
二、 “字本位”在语文学习方法上的缺失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重塑“字本位”在当代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第33-40页 |
第一节 重拾“字”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 第33-37页 |
一、 “字”的表音功能 | 第34-35页 |
二、 “字”的表意功能 | 第35-36页 |
三、 “字”形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字本位”思想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现代汉语常用字列表【常用字(2500 字)】笔画顺序表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