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理论论文

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6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5-17页
  一、个人的感受第15-16页
  二、理论研究的触发第16-17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20页
  一、本研究之于非正式学习研究第17-18页
  二、本研究之于成人第18页
  三、本研究之于学习型社会构建第18-19页
  四、本研究之于成人教育学学科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20-23页
  一、非正式学习的早期理念第20-21页
  二、非正式学习的不同定义第21-22页
  三、非正式学习的实证研究第22-23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3-26页
  一、研究思路第23-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二章 欲破:学习,渐行渐远第26-43页
 第一节 观当今中国的成人与学习第26-28页
 第二节 学校教育产生的危机第28-43页
  一、学习目的被手段所模糊第30-31页
  二、学习空间被人为地闭锁第31-36页
  三、学习基础价值观被错置第36-38页
  四、学习主体被规制第38-43页
第三章 试探:何谓非正式学习第43-58页
 第一节 非正式学习的早期理念第43-45页
 第二节 非正式学习的不同定义第45-55页
  一、类分式的理解第46-49页
  二、“融合式”的理解第49-53页
  三、对学习的正式性与非正式性之间关系的解读第53-55页
 第三节 本文中的定义第55-58页
第四章 试述:成人非正式学习的实证研究第58-76页
 第一节 国际上影响较大的非正式学习调查及研究第58-61页
 第二节 加拿大的利文斯通和塔夫等人的研究第61-67页
  一、利文斯通等人的研究第61-65页
  二、塔夫的研究第65-67页
 第三节 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第67-70页
 第四节 美国的马席克和瓦特金斯等人的研究第70-76页
第五章 试立:成人非正式学习的意涵第76-102页
 第一节 非正式学习之于成人个体的意义第76-89页
  一、非正式学习形塑成人生活的常态第76-81页
  二、非正式学习成就成人的终身发展第81-89页
 第二节 非正式学习—学习型社会的魂之所在第89-102页
  一、个人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之间第89-90页
  二、学习的公共领域第90-97页
  三、契合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非正式学习第97-102页
第六章 借鉴:英国全民非正式学习案例分析第102-208页
 第一节 全民非正式学习意识的唤起第102-128页
  一、非正式学习的全民调查和咨询第102-112页
  二、对全民认识的统一第112-121页
  三、对中国的启示第121-128页
 第二节 资源开放第128-140页
  一、开放空间第128-130页
  二、自发学习小组的建设第130-131页
  三、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第131-138页
  四、对中国的启示第138-140页
 第三节 典型场域中的非正式学习第140-168页
  一、工作场所中的非正式学习第140-149页
  二、社区学习和家庭学习第149-161页
  三、对中国的启示第161-168页
 第四节 技术支持第168-190页
  一、关于技术对成人非正式学习支持的现状调查第168-173页
  二、相关举措:让技术真正支持成人的非正式学习第173-183页
  三、对中国的启示第183-190页
 第五节 资金支持第190-203页
  一、转变资金第191-197页
  二、“成人有保障的学习”计划第197-198页
  三、家庭学习影响资金第198-200页
  四、集合学习资金第200-202页
  五、对中国的启示第202-203页
 第六节 政府领导、地方和相关机构配合第203-208页
第七章 建议:促进成人更活跃的非正式学习第208-232页
 第一节 成人对非正式学习的自我促进第208-227页
  一、何为自我导向学习第209-210页
  二、自我导向学习的目的与内容第210-214页
  三、自我导向学习的条件第214-216页
  四、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第216-221页
  五、自我导向学习的过程第221-227页
 第二节 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开放性支持第227-232页
  一、来自政府的支持第227-229页
  二、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支持第229-232页
结语第232-234页
参考文献第234-241页
后记第241-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
下一篇:适应下的理想:工作场所学习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