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研究缘由 | 第9-10页 |
(1) 为什么要研究课后练习 | 第9页 |
(2) 为什么要研究《祝福》、《拿来主义》的课后练习 | 第9页 |
(3) 《教师用书》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 第9-10页 |
2.研究工具 | 第10页 |
一、《祝福》课后练习 | 第10-18页 |
1.阅读方法的不合理——程序性知识的不合理 | 第10-14页 |
2."情节"、"人物"、"环境"知识的凝固化——事实性知识的封闭性 | 第14-15页 |
3.人教版《祝福》语言分析题——概念性知识之间的矛盾 | 第15-18页 |
二、《拿来主义》课后练习分析 | 第18-23页 |
1.《拿来主义》是否需要语言品味知识——事实性知识 | 第18-19页 |
2.人教版《拿来主义》文本信息的误读——事实性知识的不合理 | 第19-22页 |
3."比喻阐明道理"说法的不严谨性——概念性知识的不合理 | 第22-23页 |
三、《祝福》《拿来主义》的编写建议 | 第23-27页 |
1.如何确定《祝福》、《拿来主义》的教材编写者 | 第23-24页 |
2.《祝福》编写的建议 | 第24-25页 |
·《祝福》语言知识应更新——概念性知识的完善 | 第24页 |
·《祝福》阅读态度和方法的建议——程序性知识的改进 | 第24-25页 |
3.《拿来主义》的编写建议 | 第25-27页 |
·苏教版《拿来主义》应增加语言品味题 | 第25-26页 |
·课后练习的设题者与练习的回答者应一致 | 第26-27页 |
附录 1 | 第27-28页 |
附录 2 | 第28-34页 |
附录 3 | 第34-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