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一、案例教学发展历史 | 第8页 |
二、案例、案例教学的内涵 | 第8-9页 |
(一) 案例的内涵 | 第8-9页 |
(二) 案例教学的内涵 | 第9页 |
三、地理案例教学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9-14页 |
(一) 地理案例教学背景 | 第9-10页 |
(二) 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1、建构主义理论 | 第10-11页 |
2、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第11-13页 |
3、人本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一)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的特点 | 第14-15页 |
(二) 地理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的程序 | 第15页 |
(三) 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五、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中地理案例教学状况 | 第17-29页 |
一、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调查问卷 | 第17页 |
二、从调查问卷和笔者个人的这几年的教学实际来看,笔者认为新课程中的地理案例教 学现有的状况 | 第17-29页 |
(一) 地理案例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第17-21页 |
1、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 第17-18页 |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 第18页 |
3、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原理和理论知识 | 第18-19页 |
4、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 第19页 |
5、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19-20页 |
6、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一与人沟通的能力 | 第20页 |
7、有助于实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 第20-21页 |
(二)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案例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 第21-23页 |
1、科学性和客观性 | 第21页 |
2、典型性和代表性 | 第21页 |
3、生动性和情境性 | 第21-23页 |
4、时代性和生活性 | 第23页 |
5、情感性和价值性 | 第23页 |
(三) 新课改中教师普遍感觉地理案例素材少,素材的来源不足 | 第23-26页 |
1、来源于中外寓言、故事 | 第24-25页 |
2、来源于教材、教参、练习中的素材 | 第25页 |
3、来源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或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等传播媒体的信息 | 第25页 |
4、来源于学生的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课题、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 | 第25-26页 |
5、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 第26页 |
6、来源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或个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 第26页 |
7、来源于乡土地理素材 | 第26页 |
(四) 很多教师把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等同于讲授法中的举例 | 第26-29页 |
1、内容和构成不同 | 第27页 |
2、地位和功能、目的不同 | 第27-28页 |
3、操作程序和规范性不同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地理案例教学实例 | 第29-33页 |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 第29-31页 |
二、教学评价和反思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反思 | 第33-35页 |
一、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不分对象和内容滥用 | 第33页 |
二、教学时所用的案例特征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 | 第33页 |
三、把案例与讲述法中的举例完全混淆 | 第33-34页 |
四、注意教师的角色意识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