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朝阳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人口规模调控战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第16-20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16-19页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本文研究的方法基础第20页
   ·研究框架第20-22页
     ·主要内容第20-21页
     ·研究路径第21-22页
   ·三大创新第22-23页
     ·理论创新第22页
     ·方法模型创新第22页
     ·成果应用创新第22-23页
第二章 朝阳区土地资源利用、经济、环境、人口现状第23-33页
   ·朝阳区土地利用特点第23-26页
     ·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且无可开发后备资源第24页
     ·土地经济效益较低,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第24页
     ·土地利用在城乡、区域间差异明显第24-25页
     ·农用地持续减少,利用类型复杂多样第25-26页
     ·建设用地比重大,新增建设用地以占用耕地为主第26页
   ·朝阳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点第26-29页
     ·人口规模大,是北京市人口第一大区第26-27页
     ·常住人口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流动人口的增加第27-28页
     ·人户分离现象明显,社区管理任务加重第28-29页
     ·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第29页
   ·朝阳区经济发展特点第29-31页
     ·GDP水平高,增速快第30页
     ·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30页
     ·第三、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30-31页
   ·朝阳区环境发展现状第31-33页
     ·绿地建设初见成效第31-32页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地区差距悬殊第32页
     ·土壤环境质量较好第32-33页
第三章 朝阳区土地与经济、环境、人口关系分析第33-43页
   ·土地资源利用与人口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第33-34页
     ·常住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关联分析第33-34页
     ·常住人口与居住用地的关联分析第34页
   ·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第34-37页
     ·建设用地与GDP的关联分析第34-35页
     ·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建设用地的关联分析第35-36页
     ·建设用地与第三产业产值的关联分析第36页
     ·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比重高第36-37页
   ·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建设的相关性分析第37-39页
     ·建设用地与开敞空间的关联分析第37-38页
     ·建设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的关联分析第38页
     ·建设用地与人均居住面积的关联分析第38-39页
   ·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第39-41页
     ·常住人口与GDP的关联分析第39-40页
     ·常住人口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关联度分析第40页
     ·常住人口与人均GDP的关联分析第40-41页
   ·存在问题第41-43页
     ·四系统关联分析小结第41页
     ·几个矛盾第41-43页
第四章 朝阳区公共管理成本测算与分析第43-55页
   ·生活垃圾管理成本分析第43-49页
     ·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第43-44页
     ·朝阳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各因素分析第44-49页
   ·公厕管理成本分析第49-51页
   ·人口与教育管理成本分析第51-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朝阳区人口分布及重心迁移研究第55-66页
   ·基于GIS技术的朝阳区人口空间分布第55-57页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55页
     ·朝阳区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第55-57页
   ·基于GIS技术的朝阳区人口重心迁移第57-61页
     ·朝阳区人口重心测算第58-59页
     ·朝阳区街道人口重心测算第59-60页
     ·朝阳区户籍人口重心测算第60-61页
   ·基于GIS技术的工作重心迁移第61-63页
     ·构建模型第61页
     ·朝阳区1997—2006年人口工作重心及其移动路径第61-62页
     ·工作重心迁移分析第62-63页
   ·分区调控政策小结第63-66页
第六章 基于城市规划、居住用地供给等的人口容纳数测算第66-78页
   ·相关政策规划预测人口容纳数第66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预测的人口数第66页
     ·《朝阳区“十一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预测的人口数第66页
   ·基于北京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人口容纳数第66-68页
   ·基于住宅用地供给的朝阳区人口容纳数测算第68-77页
     ·基本思路第69-71页
     ·现状住宅面积及常住人口分析第71-73页
     ·在建住宅项目人口容纳数测算第73-74页
     ·存量住宅用地人口容纳数测算第74页
     ·总人口容纳数测算第74页
     ·分街道、地区办事处人口容纳数测算第74-77页
   ·不同测算方法的人口容纳数对比第77-78页
第七章 适度人口容量预测与评价第78-86页
   ·几个概念第78页
     ·适度人口容量第78页
     ·可能——满意度法第78页
   ·朝阳区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第78-83页
     ·指标选取与赋值第78-81页
     ·曲线合并与分析第81-83页
   ·适度人口总曲线合成与敏感性分析第83-85页
     ·总合成曲线分析第83-84页
     ·敏感度指标变化后的总合成曲线分析第84-85页
   ·小结第85-8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86-90页
   ·结论与建议第86-88页
   ·后续研究方向与工作第88-90页
附录 主要技术和方法手册第90-98页
 1. 回归分析方法第90-91页
   ·回归分析的普遍过程第90页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第90-91页
 2. 人口重心模型第91-92页
   ·人口重心的概念第91页
   ·人口重心的迁移第91页
   ·人口重心模型及其计算第91-92页
 3. 适度人口容量测算的P-S模型第92-98页
   ·P-S算法的基本概念第92页
   ·P-S算法详解第92-94页
   ·P-S算法进一步分析第94-97页
   ·P-S算法特点第97-98页
附图第98-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相关鉴定意见第109-111页
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情况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花岗岩成因与成矿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高中新课程地理案例教学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