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从高师声乐教材的衍变看高师声乐教学策略发展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综述第7-8页
一、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第8-15页
 (一) 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的涵义第8-9页
 (二) 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的特征第9-10页
  1. 教学行为的指向性与结构功能的整合性第9-10页
  2. 启发性与灵活性第10页
 (三) 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第10-13页
  1. 组织策略第11页
  2. 陈述策略第11-12页
  3. 管理策略第12页
  4. 反审意识第12-13页
 (四) 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的运行机制第13-15页
  1. 策略构思第13页
  2. 策略选择与实施第13-14页
  3. 策略评价第14-15页
二、高师声乐教材的衍变第15-24页
 (一)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高师声乐教材第15-17页
  1. “乐歌”时期的歌唱教材第15-16页
  2. 19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声乐教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16-17页
 (二)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的高师声乐教材第17-18页
  1. 建国初期的声乐教材第17-18页
  2. “文革”时期的声乐教材第18页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师声乐教材第18-24页
  1. 曲谱教材第19-21页
   1)第一套统编的高师声乐教材第19-20页
   2)90年代以来出现各种版本的高师声乐教材第20-21页
  2. 理论教材的出版第21-22页
  3. 音像教材逐步发展第22-24页
三、与教材相适应的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第24-37页
 (一) 高师声乐教材衍变的思路与历程第24-26页
  1. 高师声乐教材改革的历程第24-25页
  2. 高师声乐教材与课程改革的联系第25-26页
 (二) 与曲谱教材相适应的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第26-30页
  1. 主要采取个别课的教学模式第26页
  2.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第26-27页
  3. 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在唱歌技术第27-28页
  4. 中西结合的歌唱方法第28-30页
 (三) 与理论教材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第30-34页
  1. 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模式第30-32页
   1)声乐个别课第30-31页
   2)声乐集体课教学第31-32页
  2. 合理运用一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第32-34页
   1)兼顾学生嗓音差异第33页
   2)兼顾学生技术性差异第33-34页
  3. 适当运用启发性、激发性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34页
 (四) 与声像教材相适应的高师声乐教学策略第34-37页
  1. 音像教材与教师的指导并存第35页
  2. 用音像教材里的知识与学生的练习实践并存第35页
  3. 选用音像教材后与教学反馈并存第35-37页
四、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7-44页
 (一) 注意不同的学生类型,因材施教第37-38页
  1. 声乐型第37页
  2. 综合型第37页
  3. 器乐舞蹈型第37-38页
 (二) 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第38页
 (三) 注意灵活运用引导式的教学策略第38-41页
  1. 导趣与导思第39页
  2. 导疑与导法第39-40页
  3. 导动与导创第40-41页
 (四) 注意新教学手段的运用第41-44页
五、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控单体泵柴油机达国Ⅲ排放燃烧系统优化匹配及标定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博弈论的无线多媒体网络协作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