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26页 |
1.1 三维数据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9-24页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 本文各章内容简介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平行结构光的三维数据测量方法 | 第26-38页 |
2.1 摄像机模型和平面单应 | 第26-32页 |
2.1.1 摄像机模型 | 第26-29页 |
2.1.2 平面单应 | 第29-30页 |
2.1.3 平面单应的计算 | 第30-32页 |
2.2 系统的标定 | 第32-34页 |
2.2.1 求参考平面到图像的单应矩阵和基准光平面到图像的单应矩阵 | 第32页 |
2.2.2 求光平面的像到光平面的单应矩阵 | 第32-34页 |
2.2.3 参照直线的计算 | 第34页 |
2.3 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2.3.1 在摄像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2.3.2 在摄像机部分参数改变的情况下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数据测量 | 第38-51页 |
3.1 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测量流程 | 第38-40页 |
3.1.1 测量系统的组成 | 第38-39页 |
3.1.2 测量流程 | 第39-40页 |
3.2 系统测量原理 | 第40页 |
3.3 系统标定 | 第40-49页 |
3.3.1 摄像机标定 | 第41-43页 |
3.3.2 标定光平面 | 第43-46页 |
3.3.3 旋转平台旋转轴的标定 | 第46-47页 |
3.3.4 摄像机参数改变时系统的再标定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光栅的检测与索引 | 第51-82页 |
4.1 彩色光栅的检测和索引 | 第51-56页 |
4.1.1 主索引光栅条的检测 | 第52页 |
4.1.2 光栅条边缘的检测 | 第52-55页 |
4.1.3 索引的建立 | 第55-56页 |
4.2 黑白光栅的检测和索引 | 第56-65页 |
4.2.1 对阴影区域和反射率较低的区域做标记 | 第57-59页 |
4.2.2 黑白光栅图像的二值化和分割 | 第59-61页 |
4.2.3 消除光栅图像中光栅条间的非法联系 | 第61-64页 |
4.2.4 索引的建立 | 第64-65页 |
4.3 Subdivision pattern光栅的检测和索引 | 第65-71页 |
4.3.1 索引的建立 | 第68-71页 |
4.4 光栅边缘的精确定位和噪声的消除 | 第71-73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73-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三维数据融合 | 第82-99页 |
5.1 旋转平台三维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 第82-84页 |
5.2 基于消影点的旋转平台旋转角度的计算方法 | 第84-87页 |
5.2.1 消影点的形成 | 第85-86页 |
5.2.2 消影点及旋转角度的计算 | 第86-87页 |
5.3 基于相关匹配的旋转平台旋转角度的计算方法 | 第87-90页 |
5.3.1 对测量结果的插值 | 第88-89页 |
5.3.2 物面匹配方法 | 第89-90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90-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