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扭振仿真及疲劳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0-12页 |
·扭转振动研究的发展 | 第10-11页 |
·扭转振动的实验研究 | 第11-12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12-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曲轴系三维建模及力学分析 | 第14-23页 |
·曲轴系的三维建模 | 第14-16页 |
·UG 软件的功能及特点 | 第14页 |
·轴系模型的简化 | 第14-15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 第16-20页 |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16-18页 |
·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18-20页 |
·曲柄连杆机构简化后的力学分析 | 第20-22页 |
·曲柄连杆机构中运动部件质量的换算 | 第20-21页 |
·简化后的机构受力分析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曲轴的模态分析 | 第23-33页 |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及工具软件 | 第23-25页 |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第23-24页 |
·有限元软件 ANSYS 简介 | 第24-25页 |
·轴系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模型的导入 | 第25页 |
·单元的选择 | 第25-26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26-27页 |
·模态分析理论介绍 | 第27-28页 |
·模态分析概述 | 第27页 |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曲轴的模态分析结果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曲柄连杆机构的多体动力学仿真 | 第33-52页 |
·曲轴系多体动力学基础 | 第33-34页 |
·ADAMS 软件介绍 | 第33页 |
·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曲轴轴系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设置零件材料特性和外观 | 第35-36页 |
·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36-38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38-4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多刚体仿真结果总结 | 第41页 |
·曲轴多柔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1-46页 |
·曲轴柔性体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柔性体曲轴的导入 | 第44-45页 |
·柔性体和刚性体之间的连接 | 第45-46页 |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46-5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曲轴扭振的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曲轴疲劳分析 | 第52-60页 |
·疲劳的定义和特点 | 第52页 |
·ANSYS FE-SAFE 概述 | 第52-53页 |
·曲轴疲劳仿真分析 | 第53-59页 |
·曲轴单拐的静态分析 | 第53-56页 |
·FE-SAFE 模块中的疲劳计算 | 第56-57页 |
·ANSYS/FE-SAFE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7-58页 |
·曲轴结构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