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框架 | 第9-12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及逻辑框架 | 第10-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21页 |
·企业信息化 | 第12-14页 |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第12-14页 |
·企业信息化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信息化存在问题 | 第14页 |
·国内外信息化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 | 第17-21页 |
·企业信息化绩效概念 | 第17-18页 |
·企业绩效评价 | 第18-19页 |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各种观点 | 第19页 |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第3章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 第21-29页 |
·汽车制造企业定义和现状 | 第21-22页 |
·汽车制造业定义 | 第21页 |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现状 | 第21-22页 |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现状及特点 | 第22-26页 |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内容 | 第22-24页 |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特点 | 第26-29页 |
第4章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7页 |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 | 第30-32页 |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 第32-34页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32页 |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4页 |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4-37页 |
第5章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和模型 | 第37-47页 |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7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43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7-4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3-47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47-62页 |
·企业背景 | 第47-49页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历程 | 第47-49页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三大模块 | 第49页 |
·信息化绩效评价过程 | 第49-62页 |
·数据来源说明 | 第49-51页 |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第51-62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