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0-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 | 第15-19页 |
第3章 相关理论和政策 | 第19-32页 |
·农村土地流转与流转模式的界定与分析 | 第19-21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界定 | 第19-20页 |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界定与分析 | 第20-21页 |
·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经济人假设 | 第21页 |
·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与土地流转 | 第21-24页 |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土地流转 | 第24页 |
·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分析 | 第24-26页 |
·我国耕地流转政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分析 | 第25-26页 |
·全国典型省市区土地流转实践与政策分析 | 第26-32页 |
·典型省市区土地流转实践 | 第26-29页 |
·重庆市基层农村土地流转实践典型与政策分析 | 第29-32页 |
第4章 农村土地流转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8页 |
·农村土地流转形成的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农村土地流转形成的内在形成机理 | 第32页 |
·农村土地流转形成的外在形成机理 | 第32-34页 |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产权不明确 | 第34页 |
·农民的经济利益 | 第34-35页 |
·城市化进程速度 | 第35页 |
·农民对土地的情感深厚 | 第35页 |
·农村及农业发展环境差 | 第35页 |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 | 第35-36页 |
·农村土地级差地租差距大 | 第36页 |
·城乡二元保障制度 | 第36页 |
·农民法律意识薄弱 | 第36页 |
·农业经营低收益和高风险 | 第36-37页 |
·农民劳动力禀赋 | 第37页 |
·农民机会收益高 | 第37-38页 |
第5章 重庆市江北区农村土地流转调查分析 | 第38-51页 |
·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期望调查分析 | 第39-48页 |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期望调查比较分析 | 第39-46页 |
·企业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期望调查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期望调查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益评价 | 第48-50页 |
·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流转后存在的风险 | 第49-50页 |
·农村土地流转的趋势分析 | 第50-51页 |
第6章 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流转模式设计 | 第51-55页 |
·个体型土地流转模式及操作(农户—农户) | 第51-52页 |
·基本描述 | 第51页 |
·操作创新 | 第51-52页 |
·大户型土地流转模式及操作(农户—大户) | 第52页 |
·基本描述 | 第52页 |
·操作创新 | 第52页 |
·企业型土地流转模式及操作(农户—企业) | 第52-53页 |
·基本描述 | 第52-53页 |
·操作创新 | 第53页 |
·中介型土地流转模式及操作(农户—中介—业主) | 第53-54页 |
·基本描述 | 第53-54页 |
·操作创新 | 第54页 |
·合作型土地流转模式及操作(农户+农户) | 第54-55页 |
·基本描述 | 第54页 |
·操作创新 | 第54-55页 |
第7章 政策与保障 | 第55-59页 |
·完善社会保障、释放土地保障功能,为土地流转提供原动力 | 第55页 |
·思路与理念 | 第55页 |
·操作建议 | 第55页 |
·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为土地流转提供前提和条件 | 第55-56页 |
·思路与理念 | 第55页 |
·操作建议 | 第55-56页 |
·强化财政支持,为土地流转提供外在推动力 | 第56页 |
·思路与理念 | 第56页 |
·操作建议 | 第56页 |
·优化土地管理与体制,为土地流转提供制度保障 | 第56-57页 |
·思路与理念 | 第56-57页 |
·操作建议 | 第57页 |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 第57-59页 |
·思路与理念 | 第57页 |
·操作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